横穿中国第五日一一拜水都江堰
一到都江堰,就看到公交车的车身上写的都是“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的宣传标语。余秋雨先生曾在其书中写道:“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都江堰因水而受到人们的膜拜。我们也是不远千里来都江堰拜水的。
没想到,这里的水还真够热情,我们刚一停车,瓢泼大雨就来了,似乎想检验一下我们是真的爱水,还是叶公好龙。
大雨并没有影响我们的心情,说也怪,我们吃完中午饭,雨一下子停了。看来我们的虔诚打动了上苍。我们买好了八十块钱的门票,径直走向景区,一进景区,就看到路两边有都江堰作为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点的标识牌,黑压压的人群在那里等候着与标识碑亲密合影。我们继续沿着石板路往前走,经过一个人造喷泉,四周有模拟的治水用的竹笼,让游客能跨越时空来感受当年治水的艰辛,过了喷泉就到了堰功道,堰功道的两边立着各个时期修建、维护都江堰的功臣的雕像,有李冰、李二郎、诸葛亮……现在我们都自觉不自觉地把功劳全记在了李冰父子的身上,其实,如果没有后来那么多的官员前仆后继地进一步完善都江堰工程,我们也不会看到这个世界奇迹,两千二百多年来,都江堰人默默地坚持做好一件事,真的让人感动。我一直在想,李冰父子固然是建设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典型代表,但还有许多为都江堰作出很大贡献甚至献出了生命的那些不知名姓的古人!他们都是值得我们敬重一生的英雄。
堰功道的尽头就是伏龙观,走进伏龙观,这里陈列着从两千多年前到现在都江堰的一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文物,并介绍了都江堰的三大神奇的三大工程:鱼嘴、飞沙堰、宝瓶口。
走出伏龙观,远远的就听见轰隆隆的水流声,顺着台阶登上亭子,就看到了“宝瓶口”。此时,眼里只有浩浩荡荡、奔腾不羁的水。那水是如此的有气势,它翻滚着、轰响着,争先恐后地宣泄着撼人的力量。“宝瓶口”呈倒梯形,它是李冰父子带领广大民众用了8年时间,用火烧、水浇、人橇的办法,硬是从坚硬的岩石上凿开了一个大口子,它就像一个花瓶的口,因此就叫“宝瓶口”。它使从上游流下多余的水从这里分流,减少了水灾的发生。宝瓶口凿开后,右边形成的山丘,称“离堆”。
出了“宝瓶口”,经过一座桥,到了“飞沙堰”,在古代“飞沙堰”是用笼篼卵石堆砌而成,现在已用混凝土筑成,它主要功能是把从上游冲下来的沙石排走,从而起到防洪排沙减灾的作用。再往前走,就到了“鱼嘴”,“鱼嘴”是三大工程之首,呈三角形,就像鱼的嘴一样,它也是人工修建而成的分水堤,把滔滔岷江水一分为二。站在“鱼嘴”的前端,远远望去,汹涌的江水一泻而下,经过“鱼嘴”的分水分沙、“飞沙堰”排沙泄洪、“宝瓶口”引进水源并且控制洪水,都江堰的三大工程,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不由使人惊叹于古人的智慧,追忆着李冰当年如何巧借地利,创造人和。
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都江堰市西侧的岷江上,距离成都56公里。始建于公元前256年,其历史年代早于长城数十年,是当时的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率众修建的,历经了二千多年而不衰,也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最古老而且依旧在发挥着灌溉田畴、造福人民功用的大型水利工程。由于都江堰的存在,使得成都平原两千多年来“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四川因此也成为天府之国。由于时间的限制,我们并没有到达二王庙,来去祭拜祭拜这位治水英雄,但我们发自内心地感激他们。
走出都江堰景区,我们来到了南桥,这是一座气势非凡的廊桥,也是一座木质结构的古桥,步入桥廊,静立远眺,清凉的空气洇润着鼻翼,闭上眼睛,便感到了一种直抵心间的安宁。
水声,来自脚下廊桥的桥墩之间,我喜欢看水,更喜欢听水。我常想,水应该是有生命、思想和灵魂的,那滔滔不绝、变化万千的水声,也许是一种独特的语言。水,在用自己的方式,日夜不息地讲述着自己的过去和现在,同时畅想着未来。
水是都江堰之魂,围绕着水而产生的典故和传说,形成了极富地域色彩的都江堰水文化。因为有了水,这座千年古城便有了历久不衰、蓬勃旺盛的生命和穿越时空、古今交融的恒久记忆,有了兼收并蓄、多元合一的开放思维和清纯自然、恬淡从容的无穷魅力。
都江堰是科技的都江堰,同时又是文化丰沃的都江堰。一江浩荡之水,它澎湃了两千二百多年的水文化渊源,丰厚而凝重,浇灌了天府之国,润泽了巴蜀文明,甚至永久性的灌溉着中华文明。
当我们终于要离开都江堰时,雨又下起来了,这一回是不舍的热泪吧!再见了 ,神奇的都江堰。再见了,不朽的都江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