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匈奴、鲜卑、突厥、党项、女真等民族,是如何崛起和消亡的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上,曾诞生过很多强大的游牧民族,这些民族也曾在历史上长河中创造过属于自己的辉煌,例如匈奴、鲜卑、突厥、党项、女真、契丹等等,但其大多却最终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那么,这些少数民族是如何崛起的,最终的结局又是什么呢?

羌族:中原王朝西部民族,大部被融合于各民族

羌族源于古羌人,后泛指先秦时期生活于中原王朝西部的游牧民族,其主要生活于今甘肃、青海一带。早在殷商时期,羌族建立的部落散居各地,其中靠近中原地区的部分部落,曾为殷商的蜀国,部落首领也曾在朝中任职。

到了周朝时期,很多羌族部落开始融入中原,其中分支支“姜”与周王朝关系极为密切。到春秋战国时期,一部分羌人受中原文化影响,开始建立起国家政权,例如羌人所建立的义渠国,其领土最大时便包括今甘肃东部、陕西北部、宁夏和河套以南地区;另一部分则仍然保留着游牧习俗,主要分布于甘肃、青海黄河上游和湟水流域,仍然处于“少五谷,多禽畜,以射猎为事”的状态。

羌人所建立的义渠国,曾经也是春秋战国时期极为重要的一支力量,先后与秦国经历了长达近两百年的争斗,乃是中原各诸侯国合纵连横的重要组成部分。秦惠文王时期,义渠国被秦国所灭,其族人最终与秦人相融合。

至于仍然保留着渔猎习俗的西羌,则随着秦国的持续扩张,不断向西部和西南部迁徙,最终在汉朝时期再度分裂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内迁形成东羌,受中原文化影响,逐渐融入中原王朝;其余的西羌则主要分布于西北和西南地区,后与其他民族融合,五胡十六国时期,羌人还曾建立后秦、宕昌、邓至等政权,但随着政权覆灭再度消融于民族融合,仅剩少部分仍然散居各地。

匈奴:秦汉时期短暂崛起,分裂后融合或西迁

匈奴的起源目前无法细究,司马迁在《史记》中认为““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但也有说法认为泛指先秦时期生活在中原以北的部落民族。其大约与羌人发源于同一时期,其中羌人主要生活在中原王朝以西,而匈奴则主要生活于中原王朝以北。

殷商时期,由于中原王朝的扩张,很多原本也生活于黄河流域的林胡、楼烦、犬戎、狄等少数民族被迫北迁,这些民族在经历了长时间的融合之后,在西周前后逐渐在中原以北形成了月氏、东胡、匈奴三大部落。

先秦时期,匈奴人主要生活在阿尔泰山以东的鄂尔多斯高原(即阴山南北和河套以南地区),后因不断征服和吞并其他游牧民族,开始逐渐崛起于中原以北。春秋战国时期,林胡、楼烦与赵国时常爆发冲突,在被赵国击败之后,匈奴趁机吞并两个部落。

战国末期,就在秦国逐渐吞并列国,中原王朝逐步完成统一之际,冒顿单于夺取了匈奴统治权,之后大败东胡王,赶走月氏,开始成为中原王朝北部最为强大的一支力量。

到西汉建立之后,已经完成崛起的匈奴,便成为了中原王朝的最大敌人,并经常南下侵扰西汉北部边疆,汉高祖刘邦在遭遇“白登之围”后,西汉采取和亲方式稳定与匈奴外交,积极谋求发展壮大。直到汉武帝时期,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汉朝这才对匈奴展开反击,并就此拉开了与匈奴长达两百七十余年的拉锯战。

汉宣帝年间,由于内部权力之争,匈奴开始陷入衰落和分裂,其中呼韩邪单于率一部分匈奴南下向汉朝称臣,郅支单于则留居漠北。在呼韩邪单于部和汉朝的打击下,郅支单于最终率部迁居于中亚康居一带,漠北王庭被南匈奴所占据,此后双方长期相安无事。后因新朝王莽意图分裂南匈奴,结果导致南匈奴与中原王朝战火再起。

东汉建武年间,匈奴内争再起,再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匈奴再度分裂为南北两部,其中南匈奴内迁至河套地区,是为南匈奴,而留居漠北的则为北匈奴。东汉和帝时期,汉朝大败匈奴北单于,北匈奴主力此后不断西迁,迁居至中亚康居一带,另一部分留居漠北的匈奴人则被迁入的鲜卑人所统治,逐渐融入鲜卑部落。

南匈奴则在汉匈战争中接受了大量投降部众,也因此导致其内部叛乱时起,始终无法形成合力。直到西晋“八王之乱”时期,南匈奴刘渊趁机起兵建立汉赵(前赵)政权,而随着前赵的灭亡,这部分匈奴人也最终在南北朝时期融入了其他民族。自此,匈奴作为一个独立民族彻底消失。

鲜卑:两晋南北朝短暂崛起,后消失于民族大融合

关于鲜卑的起源,目前史学界仍然没有定论,大致可以确定的是,鲜卑起源于匈奴北方部落,于东汉时期被封为王侯,负责管辖鲜卑、乌桓等部落。西汉和东汉早期,由于匈奴部落实力强大,鲜卑曾依附于匈奴部落。

东汉时期,在匈奴与汉朝交战之际,鲜卑瞅准机会,先是联合乌桓、丁零、南匈奴和西域各国大败北匈奴,在北匈奴被迫迁居中亚后,鲜卑趁势占据匈奴故地,并吞并匈奴数十万人口,开始迅速崛起于中原北方。

鲜卑崛起之后,开始与东汉时常爆发冲突。不过,在鲜卑首领檀石槐去世后,鲜卑最终也走上了分裂道路,其主要分为了三部:即分布于云中、雁门一带的步度根集团,分布于代郡、上谷的轲比能集团,以及分布于辽西、右北平和渔阳塞外的东部鲜卑。

汉末三国时期,轲比能集团开始逐步兼并其他鲜卑各部,最终一统漠南鲜卑各部,开始对曹魏北部边境构成威胁。曹魏青龙三年(235年),曹魏幽州刺史王雄派刺客韩龙刺杀轲比能,鲜卑各部再度分裂为慕容部、宇文部、段部,而在三部鲜卑相互攻伐之中,秃发部和乞伏部也先后从鲜卑分裂出来,并开始内迁中原。

西晋时期,西晋统治在“八王之乱”后迅速崩溃,天下大乱之际,鲜卑各部也趁机立国,其中慕容鲜卑先后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燕、南燕政权,拓跋鲜卑建立了南凉政权,乞伏鲜卑建立了西秦政权,拓跋鲜卑则建立了北魏政权。

出自于鲜卑宇文部的宇文泰,崛起于北魏末年,后占据关中和陇西成为一时豪强,在北魏分裂后,宇文泰建立西魏政权,后其子宇文觉篡西魏自立,建立北周政权。在北周被隋文帝杨坚篡夺后,最后一个鲜卑国家就此灭亡,鲜卑族也就此消融于民族融合之中。

突厥:兴盛于隋唐时期,被灭后融于回纥和唐朝

突厥的起源同样难以追溯,应该也是北部游牧民族不断融合的产物,其早期应该是隶属于其他游牧民族的部落。突厥大约于六世纪中期开始崛起,于东魏兴和二年(540年)第一次出现在史料之中,并于魏废帝元年(552年)大败柔然后,在漠北建立了一个以游牧为主的部落联盟国家,并奴役控制了周围的铁勒部落(回纥前身)。

在攻灭柔然后,突厥后先后征服吐谷浑、白匈奴等部落,从而建立起了一个东到大兴安岭、辽河流域,西到咸海和中亚河中地区的庞大政权,以至于南北朝末期的西魏(北周)和东魏(北齐)都曾对其称臣纳贡。

不过,到了隋朝时期,隋文帝杨坚利用沙钵略可汗、达头可汗和阿波可汗的矛盾,对其进行挑拨离间,导致突厥于开皇三年(583年)分裂为了东突厥和西突厥。由于东突厥为突厥可汗正支嫡系,因而实力最为强劲,于是隋文帝又策划突利反叛,扶持其于河套地区建国,导致东突厥再度分裂。

隋末天下大乱之际,东突厥失去了隋朝的牵制,再度迅速崛起,契丹、室韦、吐谷浑、高昌等国先后归降。

到了唐朝时期,由于东突厥颉利可汗连年进扰内地,面对东突厥带来的威胁,趁着贞观元年(627年)东突厥内乱,唐太宗先是册封了自立的薛延陀可汗,又于贞观三年(629年)命李靖等率兵10万,分道出击突厥,大败东突厥,俘虏颉利可汗,次年东突厥彻底灭亡。

与东突厥相比,西突厥由于内乱等因素,始终难以崛起,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后,曾为西突厥大将的瑶池都督阿史那贺鲁叛变,击败西突厥乙毗射匮可汗,自立为沙钵罗可汗。显庆二年(657年),唐朝派出两路大军进攻西突厥,西突厥战败,并最终被灭。

此后,突厥各部被纳入唐朝统治,直到永隆元年(680年),南迁的东突厥余部北返复国,两年后建立后突厥汗国,但在唐朝和回纥的联合攻击下,最终于天宝四年(745年)亡国。后突厥灭亡后,部分并入回纥,部分融入唐朝,突厥这个民族也就此基本消失。

回纥:唐朝时曾短暂崛起,分裂后与其他民族融合

回纥源于早期的“丁零”部落,早先生活在山地森林和蒙古草原北部边缘,弱小时期相继受匈奴、鲜卑和柔然等国的奴役。四世纪之后,“丁零”又被称为“铁勒”、“高车”等,主要分布在西起伏尔加河,东至兴安岭的东西万余里的欧亚北方大草原上。

突厥崛起之后,铁勒部受突厥的奴役,为了与突厥对抗,“韦纥”、“仆固”、“同罗”、“拔野古”等东部铁勒中较大的九个部落结成地域性的“回纥”部落联盟,被称为“九姓铁勒”。

唐朝天宝三年(744年),骨力裴罗率领的回纥联盟在唐军配合下推翻突厥汗国,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漠北回纥汗国。回纥汗国早期与唐朝关系极好,在安史之乱中还曾出兵帮助唐朝平乱,并在贞元四年(788年),改回纥为“回鹘”。

九世纪中期,回鹘被黠戛斯击败,回鹘诸部就此分裂,有的被黠戛斯俘虏,有的则南迁至内地,有的迁至甘肃西部投奔了吐蕃,大部分则迁至西域,进入安西都护府辖地和于阗以西的地方,这部分回鹘在融合了突厥各部、汉人、操焉耆、龟兹、于阗,以及后来迁来的吐蕃人、契丹人、蒙古人之后,最终形成了维吾尔族。

迁往西域的一部分进入了中亚草原地区,并最终联合葛逻禄、样磨等族建立起了喀拉汗王朝。十二世纪初,部分契丹人在耶律大石的率领下迁至中亚,征服了喀拉汗王朝和高昌回鹘王国,建立了西辽。而在西辽末期,高昌王则脱离西辽归顺了成吉思汗,高昌回鹘成为了蒙古的属国。

契丹:北宋时期建立辽国,后随蒙古融合与各族

关于契丹的起源,目前主要有鲜卑与匈奴融合,以及源于鲜卑系别部两种说法。而从目前现有资料来看,契丹与鲜卑的关系极为紧密,极可能是在此基础上,融合多民族后形成的一个游牧民族。

在契丹充分崛起之前,虽然号称拥有契丹八部,但总体实力相对较为弱小,北齐天保四年(553年),北齐宣帝高洋亲率大军攻击南下契丹,俘获十余万人,契丹损失惨重,后又早突厥侵扰,导致部落离散,所谓契丹八部此时已经不全。

隋朝初期,由于契丹实力较弱,契丹各部不得不分别依附于隋朝和突厥,这才得以短暂恢复元气。然而,大业元年(605年)时,契丹再度南下,结果又惨遭战败,被隋朝俘获四万于众,再度遭到毁灭性打击。

唐朝初期,契丹逐渐形成部落联盟,但仍臣服于突厥,并在唐朝攻击下再度衰微。突厥灭亡后,契丹又依附于崛起的回纥。直到唐天祐四年(907年),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可汗,契丹这才开始真正崛起,在历经“诸弟之乱”、“盐池之变”后,耶律阿保机清除了内部反对势力,重新一统契丹八部,并在神册元年(916年)建立“大契丹国”。

五代十国时期,石敬瑭于契丹天显十一年(936年)割让燕云十六州,请辽国帮助自己对付后唐,直接导致后唐灭国,石敬瑭在契丹支持下建立后晋,对契丹自称儿皇帝。石敬瑭死后,其养子石重贵不愿屈膝契丹,结果被契丹所灭,契丹遂占据大部分中原地区,并于大同二年(948年)改国号为“大辽”。

辽国末期,因其统治腐败、百姓困苦、军队衰弱,女真族完颜阿骨打于天庆四年(1114年)起兵反辽,并最终于保大五年(1125年)攻灭辽国。辽国灭亡后,契丹贵族耶律大石在西北召集残部,建立西辽政权,结果又恰逢成吉思汗崛起,最终于1218年被蒙古所灭。

西辽灭亡后,大部分生活在中原地区的契丹人沦为金国臣民,后这部分契丹人积极参与蒙古灭金战争,后随蒙古四方征战,遍布中国、朝鲜、中亚和西亚等地。少部分西辽贵族则在八剌黑的带领下,在今伊朗南部临近波斯湾的克尔曼地区建立了起儿漫王朝,史称“后西辽”,这部分契丹人则融合于回鹘、蒙古和中亚当地人。

党项: 宋朝时建立西夏政权,被蒙古灭国后惨遭族灭

根据现有记载来看,党项族很可能是羌人的后裔(即党项羌),始终居于青海湖周围的草原和青海湖以南,黄河、大通河、湟水源头附近的山地。隋唐时期,党项人依附于中原王朝,其主要分为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利氏、米擒氏、拓拔氏八部,其中又以拓跋部最为强大。

唐代宗时期,仆固怀恩起兵反叛,并煽动党项、吐谷浑叛唐,唐王朝为了防止党项、吐谷浑叛乱,便在郭子仪建议下,将党项人迁居至银州以北、夏州以东地区,而将吐谷浑迁居至夏州以西。唐朝末年,因地方节度使对党项人压榨极为厉害,因此党项人时常叛乱,但因实力太弱,始终难以打开局面。

唐德宗时,党项拓跋部首领拓跋思恭因平定黄巢起义有功,被唐王朝赐李姓,加封夏州节度使,赐军号“定难军”,因而也称定难军节度使,党项人自此开始逐渐独立。

宋朝建立后,定难军节度使李彝殷附宋,并支持北宋讨伐北汉,宋朝则对夏州李氏实行羁縻政策。至宋太宗时,党项内部分裂,李继捧率族人投附宋朝,获封彰德军节度使,留居京城,其弟李继迁则抗宋自立。后北宋担心党项人反叛,便拆毁统万城,迁二十万党项人至绥州、银州等地。

至李继迁之子李德明时,党项人对回鹘、吐蕃等部大肆攻掠,党项人开始崛起于西北,李德明之子李元昊最终于北宋宝元元年(1038年)称帝,定国号“大夏”。党项人虽然立国,但自身实力却极为有限,因此只能在北宋、辽国、金国的夹缝中求生存。

后来,西夏内部腐败严重,夏献宗李德旺曾想趁蒙古西征之际反抗蒙古,奈何最终惨遭失败,只能被迫求和,李德旺去世之后,其侄子李睍最终于西夏保义二年(1227年)投降蒙古。因成吉思汗在征讨西夏期间去世,因此李睍投降后还是被窝阔台所杀,而西夏皇族乃至党项全族也被灭族,残余党项人也不敢再以本族自居,党项族遂就此灭亡。

女真:先后建立金国和清朝,皇太极时改称“满洲族”

相较于前面几个少数民族,女真的起源相对较为明晰,根据《金史·世纪》的记载,女真起源于靺鞨族,宋朝时期被称为朱里真,后为避辽兴宗耶律真的讳,改称女真。早年居于辽东地区,后因唐朝时期高丽北扩,女真各部四散,遂分布于南起鸭绿江、长白山,北至黑龙江中游,东抵日本海的广大区域。

宋朝时期,女真臣服于辽国,后来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并于收国元年(1115年)建立政权,国号“大金”,领导当时东北的汉族、渤海族、契丹族、室韦族、铁骊族、兀惹族共同反辽,在攻灭辽国后,占据了辽国大部分土地,后又南下攻灭北宋,占据了北方大片土地。

然而,由于金国在汉化过程中的种种弊端,导致其内部迅速腐化,再加上北方蒙古的崛起和南宋的反抗,金国开始迅速衰败,最终于天兴三年(1234年)被蒙古所灭。金国灭亡后,除了大部分留居于中原地区和草原的金人被同化,剩余女真人则散居于关东各地,主要分为建州、海西、野人等部。

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收复辽东领土,并于高丽划鸭绿江而治。永乐年间,明朝开始正式经略辽东,后在辽东陆续设立384卫、24所、7地面、7站、1寨,并设奴儿干都司统管。永乐以后,海西女真、建州女真各部被迫南迁,到英宗时期,逐渐稳定定居在浑河上游地区,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等“建州三卫”开始崛起。

仁宣年间,由于明朝实行战略大收缩,导致明朝对辽东的经略趋于缓和,女真各族开始迅速发展,明朝则采取“分其枝,离其势,互合争长仇杀,以贻中国之安”的策略,导致女真各部相互牵制、陷于分裂婚战不休。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出身建州左卫指挥使世家的努尔哈赤,以先人所遗留的“十三副遗甲”起兵,一统女真各部,并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开始公开与明廷对抗。崇德元年(1636年),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改国号大金为“大清”,自立为帝,改元崇德,女真也于此时改称“满洲族”。

后金崛起于辽东后,一面与明军对抗,一面拉拢攻击蒙古各部,最终一举占领漠南大片领土,开始从长城以北全面威胁明朝北疆。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城,明朝灭亡,后吴三桂与李自成农民军在山海关激战,吴三桂向清廷求援,多尔衮率满清军队入关参战,击败李自成军,并正式迁都北京,征服全国,开始了清王朝近三百年的统治。

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次年宣统帝宣布退位,清朝统治被终结,此后满洲族改称“满族”,解放后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满族到了今天仍主要聚居于中国东北、华北一带,少量散居全国。

其实除了以上几个民族之外,我国历史上还曾有过一些其他民族,例如氐族、羯族等,这些民族虽然也曾建立过属于自己的政权,但最终都随着政权的覆灭,在与其他民族的融合中,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271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275评论 2 38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151评论 0 33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50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53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5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4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0评论 0 25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26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78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61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3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0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6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72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9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