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读书笔记中了解了断舍离运行的机制。作者从衣柜开始介绍了一种基础的断舍离的方法,从衣柜开始的自我改革以及动手实践转变意识。
整理衣柜是一个大工程,我的家里有三口人,无论是我还是先生以及孩子,感觉并没有太多的衣物,但是事实就是衣柜被塞得满满当当。我经常会去把所有的衣服摊出来放在床上,然后一件一件的重新走起来整理好,但一两天以后又变得一塌糊涂。后来尝试的去买一些收纳架收纳箱但无济于事。
在这一篇的内容中,我才真正的明白了问题所在,收纳箱的存在,只是让我把其他的衣物堆在一个又一个的箱子里,使自己的眼前看不到,便以为干净了整洁了,实际上并不是。应该从不穿的衣服着手去除自己的执念,丢了那些自己并不会穿的衣服或者穿的极少的衣服,可以通过一些回收渠道,把这些衣服捐赠给那些需要的人。
同时再次选择自己需要的物品的时候,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并不一味的去追求折扣廉价,而是应该追求使用率高,穿的舒服的。选择一件自己消费能力范围内的衣服,尽可能好,尽可能舒适。善待了自己,其他人也会改变对你的观念。这就是在筛选物品的同时,也改变了一些人际的关系。
断舍离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行动,没有行动,一切都是无济于事的。
行动的第1步,便是筛选,筛选所拥有的物品,去掉累赘的,不需要的留下适量的物品。这个适量应该是自己能够掌控的。
然后和物品成为好朋友。不仅仅是把物品当成一件死物,而是能够进行交流,知道他的最大价值。我想这样才能避免最大程度的浪费。身边的物品都是自己精挑细选的留下的东西,那么势必会更加的珍惜。
在筛选的过程中,考验的也是我们的内在感受力,丢弃一件物品难免会有不舍的感觉,会觉得可惜。这个时候,就是对于自己内在感觉的一种考验,你需要思考这个东西是不是真的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然后将它替换成需要合适舒服的东西。重复的思考也是对于自己内在智慧的磨砺。
筛选之后剩下的东西,应该要使用它物品,只有被使用的时候才能产生价值。那些不适合我们的东西可以流入下游,使他们变成别人的需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