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的朋友茶茶是新闻系的大三学生,突然跟我倾诉,她说她看着身边的同学一个个作为“长老”从记者团、青年传媒中心这些校园写稿组织退役,而自己居然一个都没参加过,到现在连一点实战经验都没有,一晃就要毕业谋出路了,怎么办啊?
我有点诧异,茶茶是我高中的好朋友,她高三时突然迷上了柴静,立志要当一个“有理性有温度”的新闻人,为了弃理从文报新闻系都跟家里人闹翻了天,怎么现在大三了,居然都没写过稿?
电话那头的茶茶显得很自责。
她说,当年她都领了报名表,可一个都没填过,听说还有笔试,她想她一个初三毕业就没碰过政史地的人怎么会答。那一摞报名表就在她书包里躺着躺着,直到过了截止日期,她连笔试的纸都没摸过。
说到后来,茶茶的哭腔都快藏不住了,“我怎么就那么胆小,那么害怕失败呢”,她把自己贬得一无是处,我实在不忍再去责备她。
尝试了不一定有机会,可不尝试一定没有机会,这个道理她肯定懂,可她为什么就是不敢呢?
02
其实,我也许是理解她的。
就像身边很多同学一样,茶茶是一个很不自信的人。低自尊的人,往往很难内化自己的成就。哪怕她的作文经常被语文老师拿到他带的文科班展示;哪她拿过国家级的作文奖;哪怕她常常被同龄人夸文笔好;哪怕才上个月她的一篇小说有了1.3万的阅读量还挣了500元稿费,她依然,对自己的写作水平充满否定。
在我看来,茶茶这是典型的“冒充者综合症”,对她来说,那些所有小成就都属于她冒充的另一个身份。收获的赞赏不过是侥幸,是他人的提携,是不可置信的运气,唯独与她的能力无关;而每一次被拒绝、被批评才是她真实水平的体现。每一个小挫折都像一根绣花针,不起眼却深深地扎进她那早就千疮百孔的自尊心。
连成就都不敢面对的人,更没有勇气去面对尝试时的“不确定性”了。出结果前的漫长等待,就像你孤身一人,所有光打到你身上,而周围,是千千万万双要评价你的眼睛。他们或许会善意地微笑,可最终一定会礼貌地摇头,否定你。你觉得没有人会肯定你,一定没有人。你仿佛能想象得到那千千万万人同时摇头的画面,你羞愧又恐惧,仓皇出逃,放弃了尝试,放弃了失败,也放弃了所有可能性。
03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大拿了,大拿是一个小胖子,典型的理工男,脑子里除了代码就是游戏。
上学期,学校大张旗鼓地举办了一次长征精神主题演讲比赛,所有进入决赛的同学都可以去延安“学习”。
大拿不知怎么地就报名了,还信誓旦旦地要进决赛,去延安感受毛爷爷的气息。
我在心底不厚道地疑问了一下,大拿的普通话总是带一点口音,感情基本靠吼,写作水平更是......怎么就有勇气报名了呢?
不过,大拿过了初赛,代表本专业征战复赛。为什么呢?好吧,其实他是我们专业唯一的参赛者。
毛概老师对大拿喜欢得不得了,从普通话到讲稿内容,一点点教他改。那段时间的大拿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练得倒也挺开心。
后来的故事想必大家也猜到了,大拿又顺利通过复赛进入决赛,还拿了个二等奖。决赛现场,我们几个被强制要求当观众的亲友团坐在下面为他加油。看着他突飞猛进的演讲水平,居然还有模有样,跟台下那副屌丝样判若两人。
04
在我看来,大拿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他的不知无畏,是多少像茶茶这样的男孩女孩们求之不得的运气与天赋。因为不怕,所以敢试;因为敢试,所以有收获。对于大拿,一个感情只能靠吼的工科男,获得了全校演讲比赛的二等奖与和延安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他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普通话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还有自信,这些都是理工科学生平时很少有机会锻炼的。这对他的专业成绩与求职也许没有直接帮助,但,谁又说得准呢?
我们大多数人,也许没有茶茶那么不自信,也很少像大拿这样没心没肺,在一条线中间的某个点左右徘徊,有时遇到喜欢的事就豁出去了,有时也会懊悔自己没有抓住机会。
也许开学时你本想竞选班委,想来想去觉得自己还是不够自信,能力也不强,就没有报名,遗憾了许久;也许你终于在朋友的撺掇下约女神出来喝咖啡,一不小心就开始了一段美好的校园恋情。
而茶茶......对了,后来啊,茶茶跟我说,现在有一个很难得的采访学术大咖的机会,要不要去?“我很想去,可是又怕,我又没经验,专业书看得也不算多,万一......”
听了这话,我隔着电话都想重重地拍她一下。
“不过,当然要去啊!我是学生,本来就没经验,提的问题本来就幼稚,不去怎么攒经验,怎么提高能力啊!人家还能把我吃了不成!”
这才是那个敢想敢做的茶茶嘛!失败了,就再试一次咯。反正,不管你是长脸了还是丢脸了,在你身旁的我们依然在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