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乡村变迁史的文学呈现——评巴陇锋新作《秦岭人家》
□文/张婉莹
(本文发表于《陕西广播电视报》2024年10月24日文苑版)
巴陇锋的新作《秦岭人家》,书写了古老而神秘的秦岭脚下,一个普通乡村在时代浪潮中的挣扎与奋进,呈现了一幅山乡巨变的壮美画卷。在跨越大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主人公邛军以其不屈不挠的精神从贫瘠土地上崛起成为乡村首富,又担任村官带领秦岭农民脱贫攻坚,最终迈向现代化的康庄大道。可以说,《秦岭人家》为中国农村的现代化发展留存了一份有价值的文学档案。
忍辱负重而心明眼亮的邛军,坚韧独立又不失善良的康静雅,有着强烈自我追求的杨钊……《秦岭人家》里的人物性格鲜明突出,同时立体饱满而富于变化,如邛五叔对邛军的态度从支持到暗中使绊子,边大治从最初对卖假证小贩拳打脚踢到面对街道管理人员教训时打拱求饶……这些人物塑造的技巧使得小说故事与现实生活的复杂性更加契合。围绕邛军展开的一系列人物,各自演绎着不同阶层和性格的人们在特定社会背景下的百态人生,为小说刻画出丰富的人物群像。有时到了一处新的故事情节,又跳出一个从未和读者见面的新人物,这个新人物可能只被一笔带过,也可能作为邛军日后的“得力助手”,如杨钊、李易芳等人,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力量。
《秦岭人家》在语言运用上独具特色。一些常用语气词和“喳”“麻达”“葬哌”等土话方言在小说中俯拾皆是,加上一系列如“他这是喇叭底下放屁——造影响哩”“背着牛头不认赃”等歇后语和谚语,都让小说在富于趣味性的同时彰显浓郁的北方乡土气息。“Mr.Right”“pass”“OK”等英文词汇的运用,又为作品在乡土韵味之外增添了一抹国际化色彩。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常连续使用多个修饰词来介绍人物,但因所用之词简练生动且读来朗朗上口,非但无顿号太多、定语过长之嫌,反而因长短句交错而有了结构上的错落之美。另外,小说前四章的结构均为开头回忆过去而结尾拉回现实,这种带有回忆性质的叙述不仅让语言保留七八十年代的记忆,又为之注入了现代气息。在描述过去的某个事物或现象时,作者还擅长用现在的视角进行类比,如“类似于现在所说的肤白貌美大长腿”“用现在的话说……这叫炫富,属于王炸行为”。
纪实与虚构的交融是小说的又一叙事特点。除几个虚构地名以外,蓝田县、白鹿原等都是实际存在的地方,作者还会对这些地名做出一系列地理方位的详细描述。美国9•11恐袭事件、SARS病毒事件、汶川大地震、北京申奥等历史事件的穿插,又给小说的叙事留下历史的印记。由此,文学作品被染上强烈的纪实色彩,既拥有历史的厚重与深邃,又饱含虚构故事的魅力与韵味。
小说还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小集体及个人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国家繁荣昌盛画卷的每一笔划,都蕴含着无数小集体与个人的辛勤耕耘。在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发力下,塘坝村从默默无闻的小村落,逐步成长为具有现代气息的新农村,到最终吞并女娲镇、升格为终南山镇。国家的政策扶持为塘坝村的发展提供广阔舞台;村集体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配合村领导推动村庄发展,如塘坝村村民为响应邛军发起的“厕所革命”,积极自费兴建标准厕所;个人层面上,邛军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在经济和政治上实现双丰收。说到“关系”,小说还解剖了“找关系”这一社会现象。作者并没有简单对其加以批判,而是通过对不同人物在“找关系”过程中的选择和后果进行描绘,引导读者思考这一行为。邛军靠康雅静的关系解决贷款的问题;杨俊虎为唐小凤拉关系,用高价烟、硬通货贿赂金书记,最终因违法犯罪问题被判刑;凭借邛军和水上天院长的关系,陶会克的儿子陶成进省医院工作,最终却因感染SARS不幸牺牲……作者让我们看到,虽然“找关系”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个体解决问题,但它也可能成为个体成长的障碍。
一部好作品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历史的缩影。《秦岭人家》以其丰富的情节、立体的人物形象和独特的语言风格等,生动展现了秦岭脚下的乡村从贫穷落后到现代化的历程,是真实中国农村当之无愧的代言。
作者简介:张婉莹,女,华侨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