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前几年读《致青年教师》王栋生老师在一篇文章中劝告青年教师,不要去过多的关注别人选择怎么样的生活方式,如果自己喜欢读书,就可以自己伏案自读,读自己喜欢的书,做自己喜欢的自己。
这几日,在语文学习的公众号上读到钱理群老师写的一篇文章《教育改良从读书做起》,第一段就对我的胃口“这些年我们把教育越说越复杂,越糊涂。现在应该返璞归真,回到常识上来。教育是干什么的?老百姓有一个最朴实的说法:孩子上学,就是“去读书”。读书,这就是关键。引导学生读书,是教育的根本职责。”
说的多好,上学就是为了读书。然后他谈了一所好的学校,一个好的老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他在文章中说:
“中小学教育是干什么的?也是三条:一是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二是教给学生好的读书方法;三是养成读书的习惯。做到这三条,学生就会一辈子读书,受益无穷。”
在小学,我认为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是最重要的,如果一个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能千方百计的引导学生读书,而不是耗尽心思的猜题刷题。我觉得,这样的教育,或者说,这样的语文教育才是为学生的精神“打底子”的教育。
不管大的教育环境怎么样,关上教室的门,一个教师还是有一点自己的教育主动权的,钱理群老师在文章中说:“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从改变自己存在和自己周围的存在开始,老师从改变课堂开始。志同道合地一起来改变我们的教育存在,这样肯定有希望。所以改变自己的教育存在是什么意思呢?我叫静悄悄的存在改革,用一句通俗的话说,我不跟你玩儿,我自己玩儿。”
哈!我喜欢这个“我不跟你玩儿,我自己玩儿。”这句话和我在《致青年教师》中读到的那篇劝青年教师大胆地拿起书本,读自己的书,让别人说去吧,如出一辙。
“自己玩儿”这是一种特立独行的精神。这是大时代下的“小作为”。正如钱老师说:“现在不是大有作为的时代,但是我们是可以“小有作为”,如果我们努力可以“中有作为””
作为普通如我的一名乡村小学教师,“中有作为”也不敢想,如果能“小有作为”就很高兴了。
在今年,读书,仍然是我班的主旋律。我们不仅在课堂上读课本,更在课外时间读“整本的书”,为了激励同学们读书,我带头读书,我们师生一起读书,在我们师生的带动下,有些家长也拿起了书。读书,正在成为我们班级,家庭的习惯。
曾有一次,我和一位老师交流,我说:“我也明白做题的重要性,但是,我觉得刷一张试卷的价值不如读三两页书更有助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
其实,小学阶段,正是一个学生精神打底子的时刻,这个时候,如果他们能多读几本经典名著,这些书,会成为他们一生的精神财富,甚至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因为这些书,会随着岁月变迁而不断发酵,历久弥香。
正如钱老师在文章中所说:“……但是我认为我们做的事情是符合人性,符合孩子要求的,也是符合教育本性的。我们做好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是呀,还有什么事情比影响孩子一生更加重要呢?最后以“不声不响地,实实在在地,一点一滴地做,而且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就看你是不是有心人。”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