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肖申克的救赎》的具体时间已经模糊了,只记得那是关于越狱的故事。几次看到各大榜单都有此书的上榜位置,于是在图书室又捡起了这本书。
这一次,我是先看电影的。
那一天一个人坐在办公桌前,累到极致,什么都不想干。于是,就给自己找了一个借口,放松一下,就一下而已。于是,我打开了已经下载好的电影。这一坐不得了,将我所有的疲倦一扫而空。是的,我已经全身心进入到了电影情节之中。期间,有铃声,我注意到下班了,可是,我无法将自己挪开。我继续着我的这一次的精神之旅。
是的,我将这一次的观影称之为精神之旅。
我从来不曾怀疑它在电影史上的地位,但我却大大的怀疑了自己以前是否真的看懂了这部电影的意义。
看完电影,一路开车,脑海里却一直充斥着剧情、人物的种种。终于,在饭桌上,我对儿子开口了:“如果你被人冤枉,无缘无故地关进了监狱,你会怎么办?”儿子可能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深奥的问题,他扒着饭,若有所思,最后问:“什么是监狱?”“监狱就是关押犯人的地方,里面充满着罪恶,任何你想的到、想不到的一些罪恶行为都有可能在里面出现,比如杀人,殴打,不给饭吃,鸡奸等等。”我给儿子解释。或许我的话中触及到了一些敏感的词语,老公抢答了:“你别拿这种问题去问一个孩子。”
真的不可以跟孩子探讨这样的问题吗?
肖申克只是一个环境,一个作者预设的环境而已。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恶劣坏境,我们逃不开,躲不掉。我只是想跟孩子说,这个不是重点,重点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你是“拼命的活着,还是拼命的去死。”
一个被判处终身监禁的人是很容易被体制化的。是的,体制化。就像我们现在说的。你在体制内,要么安于现状,喜欢被安排,喜欢被格式化,这样简单,不用思考,很安稳,你也知道,自己会安然死于这里。很安然,很安全。一个在体制内生活惯了的人,一旦被迫离开,往往是担惊受怕的,很有可能还会故技重施,回到牢笼。虽然,在外人看来,这样是不正常的,但是,只有他们才知道,只有在监狱里面,才有真正的自由。是真正的自由吗?我想说,应该只是体制内的安心、自由吧!
这样好吗,连撒尿这样的生理需求都被安排?
当几乎所有人都安于现状,这样说是因为在书中作者也写到,有大概十个人也逃出了肖申克,显然,作者在安排情节的时候还是给予我们希望的。而安迪只是给我们举的一个个例而已。这是一个关于越狱的故事,但更是一个教我们要心存希望,要向往自由的故事。
所以,我感慨,我觉得有必要跟孩子讲一讲有关自由、有关希望,有关处事冷静、有关忍耐的故事,当然,我跟孩子讲,如果你没有充沛的知识来武装自己 ,没有坚强的毅力来实施自己的计划,你获得成功的几率一定会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