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世界变得越来越不自然,人类正在灭绝地球上的诗意。”木心老人这样说。事实可能确实是这样,我们的生活节奏变快了,质量变高了,但却发现少了那么一点儿什么。
我想,少的这一点儿应该就是诗意吧。
可能我们曾经想变得诗意,而现在也只能回忆回忆曾经的诗意了。
说不定哪天晚上去湖畔散步时,坐在柳下的你从树叶的缝隙中看到了月色,在你眼中,充盈着的是无边的星月,然后你玩起了手机,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但是八岁的顾城写道:树枝想去撕裂天空/但却只戳了几个微小的窟窿/它透出天外的光亮/人们把它叫做月亮和星星。孩提时稚气的幻想和玩手机比起来,是否更有一分诗意?我们真的少了点儿诗意。
那曾经的诗意呢?
应该没有了,它们只能供人回忆吧。陆游昨夜听了一夜的春雨,或许听的是无边而细如愁的丝雨,或许梦的是铁马冰河,不论昨夜如何,明朝清晨,深巷便有人卖杏花。不关注诗里表现的政治黑暗,只看卖杏花就好了,这种不可言传的诗意,在那时却是无比寻常,那时便是不乏诗意。如今相比那时,如今的诗意太少了。
如今真的一点诗意都没有了吗?其实也不是,也有很多人,在努力为世界创造诗意。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半夜了,月也早出了。合上书,却发现洒了一身的,不是别的,恰是一身月。
正如写上面那句诗的孙玉石教授,又如《阅读穿行》里提到的那位偏要在月光下讲《月赋》刘文典老人,他们都在为如今创造着诗意。
那我们年轻人何不创造出一片诗意?
既怀念着曾经的诗意,又创造着如今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