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 OF A KIND
体验生命无限可能性
生活中总会听到一些让人感到不舒服的话,使你与说话者保持距离。也许有时候是你自己莫名其妙被孤立。很多朋友发信息到后台吐槽自己的奇葩同事同学,ONE OF KIND从中总结了一下人际交往中的七大毒瘤。
Ⅶ
流言蜚语
在背后说别人坏话不是一个好习惯,我们都很明白 那个说闲话的人在五分钟以后 就会在别人跟前说我们的闲话。就算没话题,也别八卦说闲话。
Ⅵ
浮夸,吹牛
公司有个新来的同事总是吹嘘自己以前当导演做视频有多厉害,认识影视圈很多厉害的人物。结果等到要做视频的时候抱怨没有剪辑,没有配乐,没人写剧本,自己根本拍不了。
@Sherry
吹牛有时是为了保全面子,有时是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或者得到他人的认同,实际上是不敢接纳真实的自己,觉得自己很糟糕不会有人喜欢。它贬低了我们的语言的力量,最终你说的所有东西会变得毫无说服力。实际上真实的你可能更讨人喜欢。
Ⅴ
借口
一出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别人的责任,他们怪罪任何人除了自己。不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这样的人总让人难以合作。
Ⅳ
消极
我的母亲每次教育我时,总会加上消极的结果。“你老是不喝水,我同事就是不爱喝水所以得了肾结石” “老是晚睡,分分钟猝死。”“不买医保,你明天说不定就得大病要花个几百万家里哪有这么多钱给你。”虽然知道他是为了我好,从他口中我总感觉我下一秒就会死去,所以很烦躁根本不想听。
@2412515
如果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同样的意思给人的感受就完全不一样:如果你多喝水,皮肤就会变得很光滑很漂亮。早点睡,身体就会很健康,整个人看起来容光焕发。这样听的人会觉得更舒服更能听进去。
另外一种消极就是抱怨。 这是英国的全国性艺术。我们抱怨天气,老板,同事,体育和政治,几乎每件事, 但实际上抱怨是病毒性的负能量,它不会在这个世界上传播太阳和光明。
Ⅲ
对人不对事
有次公司搞项目,我提出了改进意见,本来只是针对工作事物,可有个同事总觉得我是在针对他,质疑他的工作能力,然后很愤怒的反对我所提出的每一个观点:“你不就是对我不满么,不要以为自己很了不起,我才是专业的。”
@scalett
他人的言行并不是我们感受的起因,我们产生的所有情绪包括愤怒、失望、难过、委屈其实源自自身的解读。冷静分析,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求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Ⅱ
评判
男朋友总爱在看悬疑片的时候,一脸自豪的说,一看你就没看懂,你们女人都没什么逻辑。后来,他成了前男友。
@团子
我们老板总喜欢在餐桌上说,你们这些九零后就是这么没礼貌,连给长辈夹菜都不会。
@sansley
一公司同事说“那些北方人都很粗俗素质低,上次去东北就被人抢相机了,抢不到还骂娘。”作为一个从小在广州被喊成“捞B”留下心理阴影的北方妹子,我简直忍不住掀桌子揍他两拳,你们广州人就没素质低的?
@season123
大学毕业后想出国深造,爸妈一直极力反对觉得留学生都是成绩不好一无是处的富二代,说来说去都是他们那个考不上大学去国外混文凭回国找不到工作的同事儿子。我跟他们说自己的高中同学去美国学计算机科学现在都在硅谷上班月薪十万了,他们总说我在骗人,不肯相信,只因为他们知道一个不好的例子。
@limmolimo
总喜欢批判别人是不好的习惯,人是复杂的,有时候并不是好坏、没逻辑、自私一个词语就可以定论的,一些不同寻常的行为背后总有着你不知道的缘由。
爱贴标签也是评判中的常见形式,总离不了把评判的事物归为一个类别,并扣上一个罪名,忽略了事物本身的多样性,因为一个,或者三四个样本就否定整个群体是非常狭隘的。 “这些 | 那些……都是……”是常用句式。
前段时间因为YSL的星辰口红,风靡朋友圈“不给女朋友买口红就不是好男人”,和“吵着要男朋友买口红就是口红婊”的文章就是典型的贴标签。北方人不全是粗俗的,还有很多仗义的。黑人不总是犯罪代名词,还有很多出口成rap的音乐奇才。就连监狱里吸毒的释囚,有的都开始创业开店造福社会了。
爱贴标签,是因为生活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没见过世面,接触不到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人,只能拿身边几个朋友七大姑三大姨口中的事例草率下定论。因为没见识过,所以对新闻媒体中有偏颇的信息信以为真,不去了解事情的全貌。
Ⅰ
混淆观点和事实
养了4年的狗被父母秘密送走了,他们说在朋友圈看了“宠物身上有弓形虫会传染给饲主非常危险”这篇文章。
@忠犬八公的主人
事实上想要从宠物身上感染弓形虫,你必须:
1.养猫,养狗没用;
2.得先喂猫吃生肉,猫粮不行,必须保证猫感染;
3.然后再吃猫的屎,喝尿没用,必须吃屎;
4.不要趁热吃,必须吃超过24小时的隔夜猫屎;
5.以上几点都做到了也未必成功,
因为猫一辈子只排一次弓形虫卵,
所以必须顿顿不漏地吃屎!
对,就是这么困难的事情。有人把孩子的“智力发育低和先天性心脏病”或者“多一手指”,都归罪于家里养狗,这是缺乏最基本的知识常识的跟风起哄行为。有不少的科学健康网站或者自媒体号喜欢发布这些没有科学根据的观点想引起人们的关注,偏偏就有许多吃瓜群众以为是事实,深信不疑。
事实是一种“客观存在”。有时候是已发生的历史事件,有时候是不可辩驳的真理。是可以通过专业书籍资料考证的。事实本身没有好坏对错的属性,但有真假之分。
观点是一种主观认知。是某个人(或某群人)从某种角度出发,提出的一个结论或一种看法,通常含有好坏对错的属性,但却无法考证对错。
关乎个人感受和喜好的观点只跟自己有关,没有对错,无需向他人证明,也无需与别人争论。比如“我觉得安吉拉宝贝儿人美演技好”、“豆腐脑甜的才能吃”、“变形金刚系列简直是我心中的神作”,在这种事情上与别人争论,是不会有任何结果的,只会浪费时间。
在当前,我们很多人经常会犯的通病就是把观点当成事实,并强迫别人接受。
跟男朋友一起看完美国队长3,我觉得只有中间的打斗精彩,其他叙事都很普通,就是很平常的爆米花电影。结果遭到男朋友非常愤怒的指责:“你一点也不懂欣赏,一看你就是没有童年回忆,这可是经典啊,不是你能理解的。”我彻底无语了,为什么就是不能承认他喜欢的东西有缺陷呢。
@ 抹茶果子
大学毕业两年,因为在创业,所以收入不稳定。当老师的母亲总是想强迫我改变:“你看隔壁家孩子毕业后当老师,月入过万,都已经带老妈出去旅游好几次了,我都不好意思跟同事提你的职业,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分分钟倒闭跟无业游民有什么区别,说起来都丢脸,你让婆家以后怎么看你。”追求稳定是她这代人的观点,因为物质匮乏没有安全感,我能理解但是不会接受,我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噜噜桑
高中的时候我有个闺蜜被全班同学讨厌,基本上七大毒瘤她都沾边。有一天她很苦恼的问我,为何大家都不喜欢她,是不是因为妒忌她成绩好。以前我都装傻:“没有人讨厌你啊,你想多了。”害怕她听了实话不高兴。那次我鼓起勇气,作为她唯一的朋友,告诉她这个残忍的事实:“大家都不喜欢你因为你……”“如果你可以注意一点的话,相信你应该会很讨人喜欢的。”
六年后我再次见她是在高中同学聚会上,她组织聚会人缘比我还好。因为抛开人际交往误区不说,她聪明优秀见识广,什么话题都能讲的头头是道。我很庆幸当初跟她讲了实话,她说如果不是我告诉她,她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被讨厌的人并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甚至并不知道自己被讨厌了。如果没有人告诉他们,他们真的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
耿直有时候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如果你身边有这样无助的人,你又不好意思开口,就默默的转发朋友圈期望他能看到吧。
ONE OF A K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