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起了高四的那段日子。
如果那时候的自己稍微再聪明一点,那现在的结果会不会不一样。
就像现在也会觉得很难,然后很羡慕别人的生活,羡慕别人过着自己想要的那种生活,比如可以六点起床跑步一个小时,七点去吃早饭,八点进教室上课。上午上完课了定点吃午饭,小憩一会再开始下午的课,完成一天的课程后剩下的时间可以自由安排。
这就是我两年前期待的大学生活呀!
看上去多么的无聊,多么的枯燥,所以就有那么一部分忍受不了这样枯燥的生活而选择逃课,打游戏,谈恋爱。
大学生活吧!说真的,很无聊。
无聊到你可能还会怀疑人生。
但是就是这段无聊的时间成功的拉开了你与身边人的差距。
能够忍受寂寞的人毕竟是少数,就像成功的人终究也是少数一样。
突然很想问问曾经一起奋斗那群人现在都过得怎样了。毕竟我们真的已经散落在天涯了。
以前会无比讨厌中国的应试教育,慢慢地好像就想通了,就像最近吵得很厉害的“该不该把英语这门学科取消高考,用选修来代替”。
我不反对现在中文在国际上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了,一个中国学生的学习生涯里很大一部分精力都花在了学习英语上。
语言这种学科如果不反复拿出来使用的话很容易就被遗忘。
比如大街上随机拉一个本科毕业过了四级的路人甲,也许ta如今的英语水平还不及一个中学生。
一点都不奇怪,这就是中国的教育呀!
很多人会说学习英语没什么用,我不否认对于很多来说是这样的。
觉得英语没有用的这部分人从事的工作可能是基层的工作,说得难听一点,最底层的工作需要英语做什么,可能连文化都不需要呢!但是如果你想往上走的话,那你就必须学好英语,不否认马云就是比雷军更出风头吧!马云曾是英语老师呀,雷军的英语众所周知的吧!
文凭当然不等同于文化,文凭是一个门槛,文化是一种从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气质,一种内涵。
三毛曾说,书读多了容颜自然会改变。
就像前面知乎曾出了一个读书无用论,尤其在网红中盛行的说法,网红的钱不过是来的太容易罢了。
很多事看似没用但是我们要去做,这是一种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我一点也不后悔我读大学,就像我一点也不后悔我来到这座城市一样。这两年我的成长与蜕变我都看在眼里,就像我姐曾说我刚来上海时他们觉得我是自我膨胀的,但是我现在已经理解了什么是现实。
人在不清楚自己的实力的时候是最容易自我膨胀的,没有周围环境的打压,没有人来提醒你你应该谦虚谨慎一些,活在被鼓励的世界里是最容易失去自我的。所以有时候是需要周围环境的打压来让你清楚自己的定位,明确自己的实力。
仰望天空的同时还需要脚踏实地。
空泛的理论需要实践的支撑,这样才更容易说服人心。这个社会一点都不缺乏冷漠,就像我在重庆与上海和两个城市穿梭时需要以最快的速度来适应任何一方的节奏。
就像我曾说我回重庆后的生活会慢下来,那里的人普遍热情许多,那边的物价没有这边这么高,那边的生活节奏较为缓慢一点,吃火锅时永远是热闹非凡的场面,地铁上鲜少有人拿出手机玩,大家都有说有笑。
上海就不一样呀!在地铁上不拿出手机故作很忙的样子好像就显得很特立独行,就会被当做异类,大家走路的节奏基本算得上是小跑的状态。
前几天我一个同学问我,他说上海这样快速地节奏我有没有被吓到,曾经我有被吓到,但是现在我已经适应了,适应了这个城市到处都是比你优秀还比你努力的人。
这是一个纸醉金迷的城市,多少人想在这座城市扎根,多少人又成功留了下来。
就像北京可以花巨额来整治雾霾,那其他城市呢?中国的贫富差距一直都在不断拉大,多少人想在北上广立足。
曾看到这样一句话“你要拼命留在北上广,不然几十年后你的孩子就会重复你的路”。可是每个城市所能容纳的人口都是有限的呀!
年少时所有不懂事犯下的错在你成长后你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偿还。
不想谈所谓的努力就一定会成功,这是一碗毒鸡汤,努力真的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会失败,成功是要讲究方法的。年轻人唯一不缺少的就是劳力,可是这已经是一个劳力过剩的时代了,就像职场的任何一个位置不是努力了就一定会得到上司的重用,也许你还拼不过关系呢!也许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每个人都要尽可能去挖掘自己的不可替代性,自己的独特价值,然后尽最大的能力去放大。
中国最不缺的就是劳动力,如今大多数的职位分分钟都可以被人顶替。
每个人的青春就那几年,那几年既要拼脑力又要拼劳力,然后创造出自己的最大价值,尽可能为自己和别人带来最大利益。
以前我会看不惯很多事情,比如这个人怎么可以这么懒惰,这么堕落等等。
后来就不那么认为了,世间所有的事物存在即合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去路,三五年后的人生都是由现下的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我当然希望所有人都可以过得很好,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我没有那么博大的胸怀去成就别人,我只能说我尽可能去真诚的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自己的潜能是需要自己去挖掘的。
很多时候自己不喜欢的事也要硬着头皮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人也要硬着头皮去相处,共事。社交有多重要真的是不言而喻。
就到这吧!可能真的很散,今天是想到哪里就写到了哪里,我知道我的文章基调都是忧伤派的,我也试图让自己尽量去写一些温暖的文字,这是一个转变的过程。
写东西真的要肚子里有墨水,脑子有料才行。生活的阅历,纸上的广泛摄取都需要,这条路我也才刚开始走,真的很多东西都需要去学习,去体验各种不同。
就像演员不曾体验各种人生但是要演绎出各种人生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就像我的人生也才刚刚开始。我的眼界,我的阅历都是狭小的,我需要去充盈我的生活和我的人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