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知乎上看到一个有趣的问题:学历越高的人越容易不孝顺父母吗?为什么?
本人很喜欢这种看起来矛盾但内在实则有着合理逻辑的问题,从严谨的角度出发,私以为这句话应该细化为:学历越高的人,越是愚孝的可能性会降低。
但仅仅是可能性,成年人只谈概率,小孩才讲个例。
因为学历高并不代表他一定有文化,不代表他有智慧,而仅仅代表他在某一领域的知识比较丰富。
但是学历高的人中有文化的比例,的确会高于学历低的人,这是个概率问题。
有文化的人,具有理性精神,可以自我认知迭代,会从纵向的历史角度和横向的跨文化角度,反思当下不合理的性别秩序、家庭秩序,反思并挣脱自己不幸原生家庭的桎梏,甚至意识到父母某些方面的无知,确立好人与人之间合理的边界,重塑自己的独立人格,如同罗振宇在奇葩说中说过的那样:每次来奇葩说,录完节目后我的原本的观念和逻辑总会碎一地,然后我会看一眼那个让我碎的东西,拾起来,加入到我身体里,重新拼接起来,形成一个更加完整的自己。反思家庭关系中的不合理,及时摆脱相爱相杀的桎梏。
当然有独立人格和边界感的人,会让那些深受中国乡土社会血缘文化(不分你我)浸淫下的人,感觉比较“自私”和冷漠。这也是为什么会感觉现代化大都市的人会较小城镇更“冷漠”的原因。
而我们过去所谓的那种“孝顺”——让父母深度参与和操控自己的生活,一定要把父母优先于自己伴侣和小家庭之前,对父母言听计从,一人得道要为所有亲戚输血……都是毫无边界感的表现,是让渡自己的独立人格的,已经被我们觉醒的自我意识在慢慢纠错中了。
要不然知乎上也不会有那么多的热点提问,比如“父母逼着女儿抚养幼弟该怎么办”、“父母有哪些让人不能接受的逻辑”,每次都能点燃大众的神经。
说明开始反思的人,越来越多了。
其实文化程度高的父母,也会更注重自己的独立人格,不会把自己的人生价值都依附于子女,会和子女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不是么?现在我们这一代年轻人都面临着结婚生娃的情境,在双职工夫妻的情况下,一方面在必要的情况下寻求长辈的帮助,但另一方面自己该承担的责任也丝毫不能推脱,不能让晚辈成了长辈享受晚年生活的绊脚石和枷锁。同时也希望长辈不要把自己的晚年生活和晚辈捆绑在一起,拥有自己独立的生活,享受自己独立的人生。
我们爱父母,但有底线;父母爱我们,但有距离。
从很多保健品事件中我们已经得到经验教训虽然你可能改变不了父母太多,但你可以选择自己做什么样的父母。只要我们把更先进一些的观念传递给下一代,就是好的。有时候你改变不了现状,但你可以改变你孩子的将来。
新一代人在以后和子女的相处中,尽量少用或者干脆不用「孝顺」这个词,让它逐渐的成为故纸堆中的回忆。「孝顺」的精华无非就是尊重、爱、理解和守护,这些人类本来就有的美好情感,也不需要借助于这个词才能传承下去。“孝顺”其实并不用“逢事必顺”,“孝”就好了。
希望我们这一代青年,可以实现“孝”这个理念的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