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心汤剂总结
除三黄泻心汤,附子泻心汤的另外三泻心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跟甘草泻心汤。主证都是有心下痞,闷而不痛。煮服法是先用比较多的水煮到六碗,把药渣捞掉,煮汤水收到三碗即可。不仅是柴胡剂要复煎,三黄泻心汤也是如此,里面都有寒药跟热药中和在一起,就是所谓的和解剂。不寒不热,但有交通阴阳的作用。小阳旦汤—桂枝汤,加味成建中汤。小阴旦汤—黄芩汤,加味成小柴胡汤。《辅行诀》里泻汤必有的五味药:1.芍药2.黄芩3.生姜或干姜4.大黄5.甘草三黄泻心汤的病机:1.心下痞2.胃鼓起来像个气球,但按下去就像皮球,并不是实体的东西3.不喜欢被按压胃的位置4.热邪塞在上焦,大概堵在中脘穴
【15.5】心气不足,吐血,若衄血者,泻心汤主之。
桂林本是二黄泻心汤,《金匮要略》是三黄泻心汤。这里的煮服法是用三碗水煮成一碗水,要比桂枝汤煮的时间要短,这样药性就会有泻下的作用。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一个人吐血流鼻血不止的时候,这个药在清热的时候必须要煮久一点。一个人心气不足是指这个人心阴不够,所以会阴虚发热,然后就破血妄行了。因为有瘀,血不痛就要找其他的出口喷出来。二黄或三黄泻心汤虽然是消火降火的药,但也是破阴实的药,可以用来化淤。如果是病人冒冷汗,手脚冷,阳不守阴,阴血散漫就要用四逆汤、封髓丹、潜阳丹。
【8.33】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主之。这个人上焦过热,心烦,大便偏硬偏干,小便黄。当热气淤在上焦时,有可能会脑溢血,所以当发生三黄泻心汤的脑溢血时,就要开三黄泻心汤把热气降下来,血压降下来,再慢慢吸收瘀血。
【8.34】心下痞,而复恶寒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这个药的病机是心下痞,又恶寒又汗出才比较完整。上半身觉得很热,要扇扇子,出大汗,但脚很怕冷,需要裹棉被,属于上热下寒,所以就需要三黄剂跟附子剂的联合作用。
《金匮要略》17-10: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病机是除了心下痞,肚子很容易咕噜咕噜响,里面是有虚寒,还有痰。综合起来叫做呕利痞。在临床上治疗慢性肠胃炎、浅表性胃炎、轻微性胃溃疡。综上所述:1.心下痞而容易吐的—半夏泻心汤2.心下痞,吃饱后会一直嗝气出来的—生姜泻心汤3.心下痞而烦躁失眠的—甘草泻心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