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么有钱,却这么痛苦。”搜狐董事局主席张朝阳在接受杨澜专访时首次披露内心的精神危机。张朝阳是麻省理工的博士,创建了搜狐,却在成功中迷失了自己,患上严重的抑郁症。前不久,马云爸爸冒着股市下跌的风险,宣布辞去阿里董事局主席的职务,回归教育老本行。许许多多的成功人士在他们事业的巅峰时刻,通过酗酒、嗑药,甚至参与一些不可描述的犯罪行为,伤害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诸多职场中人,无论男女,在勤勉工作多年以后,都会产生一种“逃离此时此地的冲动”。所有的这些行为都源自“精疲力竭症”,这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史蒂文贝·格拉斯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发现的一种心理疾病。
史蒂文贝·格拉斯博士是一位临床心理学家,也是哈佛医学院附属机构的成员。长期关注职场人士的心理问题,并为美国众多著名企业提供高端员工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上千位成功人士战胜了职业倦怠,《纽约时报》《财富时代周刊》《华尔街日报》《人物》等报刊,都曾经介绍过他的著作。
史蒂文贝·格拉斯在他的著作《自我驱动心理学》中,除了向我们介绍了精疲力竭症的成因和治疗方法,从而帮助我们重获工作热情,以更好的状态迎接工作和生活,还告诉我们如何预防那些成功人士遭受的巨大痛苦,帮助我们避免因追求成功而导致的心理问题。这本书被称为职业倦怠管理领域经典之作,畅销18年,《财富》杂志推荐75部商业必读书之一。如果事业有成的你此刻正不幸遭遇着职场上的“中年危机”,推荐你好好阅读这本书。
作者史蒂文贝·格拉斯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向我们阐述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精疲力竭症?
二、产生精疲力竭症的根源是什么?
三、如何摆脱精疲力竭症?
什么是精疲力竭症?
史蒂文贝·格拉斯将精疲力竭症定义为一种心理疾病,即当一个有竞争力的人在职业领域已经成功或即将成功之时,会经历一段很长时间的不安、压抑、沮丧或者抑郁的心理状态。
很多人能够坦然地面对失败,因为失败了我们可以重新回到起点,再来一次,这反而会激励我们继续前行。但是当我们到达了事业的顶峰,职业生涯趋于平稳时,环顾四周,都是失败者,而同时自己发现成功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改变。这些都会引发抑郁和消沉的蔓延,导致严重的倦怠心理。
作者在书中为我们列举了很多真实的案例,比如著名的篮球明星迈克尔·乔丹。他在带领芝加哥公牛队取得NBA三连冠之后宣布退役,震惊了整个体坛。而他之所以退出职业篮坛就是因为精疲力竭症。对于乔丹来说,取得三连冠之后,所有的人包括乔丹自己,都会不自觉地提高对他的期待,假如他接下来继续赢得四连冠,大家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可是如果没有超越他所创造的成绩,那他将会失去很多。他面对的现实是,失败将比再次成功更加引人注目,无论得到总冠军有多困难。一旦达到了一定的职业水平,这个“水平”也就成了别人评判他表现的基准。这让乔丹承受了超乎寻常的心理压力,他很难再把篮球看作一种体育比赛,而已经成了一项单调的工作,人们在这种重复性的工作中感受不到良性压力,只会觉得疲倦和压抑。在这种情况下,退役给他带来的心理压力,与达不到自己期望的恐惧相比显然要小得多。
乔丹退役18个月后,重返篮坛。当时的他,球技生疏,身材走样,外界对他的期望值却因此出乎意料的低。他在过渡期中的懒惰,成了保护他自尊心的最好的条件。只要他表现得好,就会得到人们的称赞“看,他克服了困难又回来了”。乔丹的这次退役完成了两个心理学上的目标:既降低了外界对其的期望值,也提升了自我挑战的动力。
精疲力竭症的根源是什么?
史蒂文贝·格拉斯从社会文化背景和心理层面分析了产生精疲力竭症的原因。
我们通常将1946年至1964年间出生的这批人称为婴儿潮一代,他们的父母在经历过战争的残酷后充满了自信和乐观,也享受到了经济繁荣带来的财富增长,所以他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尽管满足孩子的每个需求。《斯波克育儿经》更是将教育孩子的方式来了个180度的转变,它认为每个孩子的发展都应该遵从自己的个性,甚至社交活动都不需要提前经过家长同意或由父母安排。快速增长的经济和斯波克育儿经的双重影响造就了强烈个人主义的一代,这种强烈个人主义的特点之一就是空前的自我肯定。
与此同时,战后的美国,学校的教育方式也在发生转变,批判性的思维方法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由此,婴儿潮一代相信自己不仅在家庭和学校中是独一无二的,若干年后,在工作岗位上,也会是独一无二的。婴儿潮一代的自我价值观,使得他们在成年后更容易对朋友、同事、工作方面产生不满情绪。
同时,婴儿潮的父母为他们的孩子设定的期望值都非常高,这种沉重的期望常常压垮孩子的自尊。威廉·詹姆斯发明了一个公式来表明雄心勃勃和过高的期待值是如何压垮自尊的,这个公式就是:
自尊=成功/预期
这也是为什么出生在富足家庭里的孩子相比在普通家庭长大的小孩压力更大的原因。所取得的成就和他人的期待值之间的差异,让精疲力竭症普通出现。很多成功者选择离开,只是因为他们害怕无法继续做出成绩。
如何摆脱精疲力竭症?
1、勇于直面心理上的弱点,不过分自责。
弗洛伊德认为“对自己完全坦诚是一个人所能做的最大的努力”。心理负担往往是由于出色的表现只能带来物质回报而非心理上的满足感而造成的。那些活在他人眼光中的人们,只有了解了达到目标并不能改变现有的生活之后,他们才能尽情享受高峰体验。
2、成功者需要女性思维。
女性会承认心理上的痛苦并寻求帮助,这种与他人保持联通的倾向是预防精疲力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如果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长期无法将这些所谓的女性化情绪表达出来,那可能会付出巨大的代价。很多成功男士往往会自我设限,认为“脆弱是女孩子的事情”,因为敏感、同情心、合作等都不是我们文化中默认的成功领导者所应该有的性格特征,人们对成功的文化偏见,使得人们很难在获得成功时妥善应对。拥有女性思维的成功者会完善自己关于成功人士的内隐人格理论,调整职业路径,在没有心理负担的前提下提升自己获得长期成功的机会。
3、拥抱挑战、创新和改变。
物极必反、过犹不及,这个自然法则同样适用于职场之中。正向的职业挑战将激励人们不断地投身其中,挑战不断增强,人们成功完成工作后心理上的满足感将会随之增加。但是,当正向的挑战不断增加,超过理想状态,或者说负面的激励不断增加,过多的激励将会带来焦虑的感觉。这种焦虑会导致“风险厌恶症”,即在获得成功之后,拒绝尝试具有建设性的变化。要缓解由风险厌恶症导致的精疲力竭症,可以从尝试新的行为方式开始。
史蒂文贝·格拉斯从以下三个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将创新和改变融入生活的技巧:
(1)搞清楚你到底害怕什么。
等死的感觉比死亡更可怕,源于未知的恐惧很常见,也是最具破坏性的,战胜恐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搞清楚自己害怕什么,然后做好应对的准备。
(2)放弃改头换面的念头,试着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自己。
性格是不容易改变的,尝试接受自己的缺陷,换个角度看待自己,你会发现其实自己并没有那么糟糕。
(3)进行心理多元化训练。
定期将自己从长期存在的环境中移出,并放置在一个新环境内。就像盆栽树木,为了能够在花盆中存活,必须每隔一断时间去修剪它的树根,并经常换盆。同时还要保持对新事物的贪婪,拓展自己的职业空间。如果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能在多个方面得到积极反馈,那么在面对创新和改变时,心理会变得更加坚强,不会害怕失败。
4、征服高山,不如征服自己的内心。
职场如战场,我们要征服的不是竞争对手,而是我们自己。高晓松说“人生后半场,敌人只剩自己”。放眼未来,拓宽看待人生的眼界,坦然面对自己的失败和软弱,做真正让自己心生欢喜的事情,才会找到重燃斗志的热情。
曾经我以为只有失败者会才焦虑、抑郁,想不到成功也能控制、影响甚至摧毁一个人的职业生涯。难怪王尔德说:“世界上只有两种悲剧。一种是得不到想要的,一种是得到了它。”虽然史蒂文贝·格拉斯在这本《自我驱动心理学》中所列举的案例主要是成功人士,但读完后你会发现,它同样可以帮助我们这些普通职场者反观内省,找到产生职业倦怠的真正诱因,从而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从内心实现自我驱动,重拾工作的乐趣。
无戒365极限挑战营第134天
齐悦梦想社群第5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