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一个理论,叫做“锤子理论”,是说一个人如果手上有一把锤子,那么他看什么都像锤子,都想着想去敲一敲。
就这样,一个好生生的人就被一把锤子给支配了。
这段论述不禁让我想起之前经历过的,看见过的一些事情。
高中的时候,学习完平抛运动,老师给出了一道题,大意是问消防队的喷水枪某段时间的流量是多少?
那会儿我们和成都七中一起上课,那些小伙伴知识渊博,不少人接触了很多超前的知识,才高二的他们就会微积分了。于是他们就不断地开始做模型抽象,然后用微积分拼命地算流量到底是多少。结果是算了半天也没算出来,还说怎么这么难。
共读君和同学没那么厉害,不知道微积分是什么,但是老师发布题目后,我和同桌看了一下彼此,想着老师怎么把小学生的题拿出来了。
最后,那道题共读君和小伙伴用了两分钟做出来,对面的小伙伴最终没有做出来。后来老师说出了这样的话,我至今记得——
“超前学习的微积分,不仅没有帮助你们更好的解决问题,反而让你们在这样简单的问题上吃了大亏,不要学了微积分看什么都想着用微积分解决。”
还有一个故事也和微积分相关,不过真实性存疑。
故事说的是有一次爱迪生让他的助手计算一个灯泡的容积是多少。交代完任务后爱迪生就去实验室做实验了,等到几个小时后爱迪生出来,发现他的助手还在算,垃圾桶放了好几张写满了微积分计算公式的草稿纸。
爱迪生看着他的助手想了想,拿过灯泡敲碎了注入水,再把水倒入量杯里,也是几分钟就得到了结果。
当然,微积分还是很有用的,可是上面故事的主人公,却都因为会微积分,反而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助人的工具成了奴隶人的东西,角色反转之间,总让人觉得感慨。
大一的时候,共读君选修了哈工大和南京大学的认知心理学课程,几位老师在课程中都提到了“野蛮心理学家”的概念,说的是有的人学了心理学后,总是用各种理论去分析别人的言行,企图发现别人言行背后的心理因素。而这样的人往往被大多数人讨厌。
生活中也常见一些“狂热”的宗教徒,张口闭口不离他的教义,仅仅这样倒还好,关键他们还喜欢用自己入门级的段位去给别人“传道”,让人除了呵呵不知道该说什么。
说这些没有诋毁的意思,而是任何好东西被这样操作一把,估计也很难让人喜欢吧。
我们每个人每天会接受很多的新知,不可否认,这些新知对于我们更好的认知世界以及指导自己生活做事,都有着莫大的积极意义。
问题是本该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积极作用的“新知”有时候却成了阻碍我们的东西,其中原因,值得思量一番。
不同的新知其实是不同的工具,我们每天的生活可以看做是在不断地积累各种工具,最后慢慢建立自己的“武器库”,只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考虑一下,我们如何更好的使用这些累积的工具呢?
如果只是屯着这些工具,而不去花时间思考这些工具的使用技巧和场景,我们是不是就有点像松鼠了呢?
聊以为文,感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