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青音姐公众号的文章是《“重度拖延症”极速自救指南!》看到大家都在留言区留言,我也写下了一句:“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拖延症,反正来报到了。”
的确是这样,过去的我,有很严重的拖延症。
就拿寒暑假作业来说,一定要拖着拖着,拖到明天就要报名了,今晚可能还在恶补,当全部补完的一刹那会觉得压在心头的那个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大学也是,因为是中文系,所以只要一有作业,感觉都是大部头,有书评,有感受,有对于一个观点的拓展,甚至有反对书中观点的论点,字数基本都在一两千字,而每一次我也几乎都是赶在交作业之前,记忆中只有一次完成的比较早,那就是最爱的美学课。
工作以后,在新闻摄影中心似乎没怎么拖延过,因为几乎都是当天交稿。如果早上采访,下午三四点钟就正常交稿,如果下午或者晚上有采访,那也是采访完回单位写完稿子传到平台,或者再晚一点儿就回家写完稿发到主任邮箱。被调到总编室的以后,除了图片新闻,每次写文字稿就开始拖,拖、拖、拖……拖到必须要交稿了,还得想着要留出审稿改稿的时间,这时就不得不开始动笔了。
我们办公室有一位比较年长,很有资历的老师,每次写稿看我特别发愁,迟迟不动笔的时候,他就会语重心长的跟我说:“小王,除了列好提纲,你一定要开始写,先动笔,写着写着思路就慢慢来了”。我觉得怎么可能这么简单,所以写稿对于当时我来说,总是伴随着痛苦。
后来我们办公室来了一位和我同一批入职的同事,年龄也相仿,没事儿的时候我们会做一些交流。他是香港城市大学的研究生,学霸型人物,写的文章通常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思路很清晰,并且有一定的高度。对于我这种学渣来说,身边有这样一位精英绝对有着十足的影响力。
特别佩服他写稿子的速度,基本上每次一采访完,他就开始动笔。我问他为什么这么速度?他说:“因为在采访前自己就已经对这篇稿件有了大致思路,采访的问题也围绕这些展开,采访一结束思路基本明晰,如果这时候不动笔,之后就会有拖延,但如果一采访完就开始写,既有采访前的准备,也有了内容,再加入采访过程中生发出的一些灵感和想法,一篇文章就成型了。”
原来学霸是这么炼成的,没有特别的技巧,但也不是盲目的做一件事,可以说目标很明确,思路很清晰,自然产出高,质量高,效率高。
所以,小时候拖是贪玩,长大了拖是希望做到完美。可是我们唯一忘记的,就是完成比完美更重要。我们忘记了“0比1”的差别远远大于“100比1”。
渐渐地,现在养成一种习惯,当想要去做一件事的想法出现的时候,立即去做,毫不耽搁。如果你发现,有一件事你想了很久,但一直没有行动,不要自责,仔细地想一想,是不是这件事对于现在的你而言,并没有那么重要,是可以稍微放一放的。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身边那些特别优秀的人,他们拥有良好的习惯,而这些优异的结果正是来自于好习惯。所以,我们一旦形成“从0到1”的习惯和思维方式,那接下来从“1到100”我相信,只要能够坚持,就没那么难了。
甚至会开始享受,甚至迷恋这种高效带来的快感。高效一旦产生,你会发现,自己成为了时间的主人。和过去相比,生活似乎更简单更轻松了,而事实也的确如此。不信,你可以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