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一月四日,微博和微信必定会掀起一股三毛风,因为在1991年的这一天,三毛这个奇女子在医院结束了她的一生。
这个代言了撒哈拉沙漠的旅行者一定不会想到自己短暂的一生,竟然可以影响无数活于世上的人,哪怕在她去世后的第26年。
每个熟知三毛的人都有一个属于他和三毛的故事画面。而我初识三毛是在16岁那一年,犹记得那一年的某个下午,印象中应该是夏天,我在学校图书馆闲逛,看到一本很厚的,旧旧的书,《三毛经典作品全集》,书的封面印着的,是一个有着非常浓密的黑色长发女子。
在图书馆看得一发不可收拾。
那是我第一次看关于旅行的书籍,尽管后来我又看了很多其他作者的旅行书,但没有一本能超越三毛给我的阅读感受。看过她书籍的人一定知道,三毛的书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是因为她从来没有把自己的生活定义为一场旅行,而是一场真真实实的柴米油盐生活记录。她的文字简单易读,没有一点浮躁和华丽之感,对于生命的思考又让人如此容易接受。
我第一次感到世界原来这么大,人类的思考原来可以这么与众不同,就是在那一年。我在图书馆借了所有关于三毛的书籍,在宿舍关了灯的夜晚,一个人在走廊看它们。
即使过了那么多年,三毛的书籍我已经很久没有再去看了,但今天我在写这篇文章时,依然能清晰得记起当年那种心跳的感觉。那段日子里,我完全沉浸在三毛的世界中,和她去撒哈拉沙漠,跟着她在撒哈拉里体验婚礼,跟着她和荷西穿过荒山去寻宝,去偷看非洲女人洗澡,去在艰苦的日子里体验快乐。
我激动是因为我发现,原来世界那么大,我们活在同一个世界中却每个人的体验如此不同。它们对于我的意义是让我意识到了有时候我们所执着的眼前,不过只是宇宙中如此渺小的一部分。
还好我从小喜欢看书,但对于我而言,我的见识还是太少太少了,对于世界的思考也非常有限。直到那一年我看到了三毛,通过她的描述知道了同一个世界以外的不同人生。我知道了这个世界原来有一个地方叫撒哈拉,知道了有人逃课是为了去看书。我记住了三毛说的那句话,学校可以滚,但书不可以不读。
我记住了当老师问大家,你们的梦想是什么时,三毛说我的梦想是一个拾荒者。我记住了荷西那个大胡子帅哥,记住了他一边倒后奔跑一边叫着的那句话,echo,(三毛的英文名)等我六年,等我读完书,我就来娶你。
荷西那个大胡子帅哥,陪了三毛整整六年。六年里,他们其实更多的是生活的茶米油盐,是在孤单寂寞的沙漠里打造属于自己的家。哪有那么多世人所向往的浪漫情怀,更多的是荷西在结婚的那一天还要去上班,送的结婚礼物,是一副完整的骆驼头骨,全世界估计只有荷西会懂,三毛一定喜欢。
后来有人在三毛去世后写了一些关于荷西和三毛爱情的反驳,质疑三毛描写爱情的篇章。
然而我却记得三毛在《大胡子和我》里写过的一段话:
结婚以前大胡子问过我一句很奇怪的话:“你要一个赚多少钱的丈夫?”
我说:“看得不顺眼的话,千万富翁也不嫁;看得中意,亿万富翁也嫁。”
“说来说去,你总想嫁有钱的。”
“也有例外的时候。”我叹了口气。
“如果跟我呢?”他很自然地问。
“那只要吃得饱的钱也算了。”
他思索了一下,又问:“你吃得多吗?”
我十分小心地回答:“不多,不多,以后还可以少吃点。”
就这几句对话,我就成了大胡子荷西的太太。
而你去过真正的沙漠吗?就是那一种诗人所阐述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我后来才知道,沙漠并没有三毛笔下的浪漫,有的更多的是那种无边无际的恐惧和寂寥,如果不是因为心中有归宿,夜晚的枕边有人,如何能在那么艰苦的环境里,制造出如此诗意般的生活呢?
所以我更相信,在那一段六年的光阴里,三毛是及其简单而快乐的,这个从她那时候的作品集就可以感受到。
过了那六年,荷西潜水身亡。三毛说,荷西走的时候我们来不及告别,这样也好,因为我们永远不告别。只是从此以后,三毛和过去的那个自己彻底告别了,她往后出的作品再无当时写撒哈拉沙漠如此风趣的心境。
我认为三毛从此开始了心中真正的流浪。
在此之前,三毛的流浪是因为自己的内心。她是一个遵循自己内心的人,这多少也源于她的父母。和现代的很多旅行者不一样,三毛更多的流浪是源于她内心某种力量的召唤和指引,她从小就不合群,和很多孩子不一样,她对学校有恐惧症,害怕学校,却又偏爱念书。三毛从小是不缺爱的,她的父母给了她足够的爱,所以她说,父母和荷西,是她人生的力量源泉。
这也让我理解了,为何三毛有足够的力量去面对自己的人生。她的人生与常人如此不同,她拥有一段充满戾气的青春期,她找不到活着的意义,她带着自毁的情绪在很小的时候就选择了自杀。然而她的父母并没有否定她,他们始终呵护着这个与别人不一样的女儿,让她得以在全世界不同的角落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这位父亲曾自豪又有几分无奈地表示:
“我女儿对于看书的狂热可以说一万个人中找不到一个。这不是炫耀,是做父亲暗暗观察一生的事实。”
三毛能如此坦然面对自己的人生和内心,和她的父母对她的教育和包容有着莫大的关系。三毛后来在《背影》里写出了对父母那无法言语却又充满亏欠的爱:
孩子真情流露的时候,好似总是背着你们,你们向我显明最深的爱的时候,也好似恰巧都是一次又一次的背影。什么时候,我们能够面对面的看一眼,不再隐藏彼此,也不只在文章里偷偷的写出来,什么时候我才肯明明白白的将这份真诚在我们有限的生命里向你们交代得清清楚楚呢。
而我觉得,三毛之所以能影响那么多人,不在于她的万水千山走遍,不在于她和荷西的爱情传奇,而在于她的勇敢和不畏前方,以及用文字分享出来的另外一个世界,那是一种我们也许只会在梦里流浪的一生。
她的一生敢想敢做洒脱奔放,她的一生敢爱敢恨勇敢前行,她的一生只愿不辜负自己。她的一生就如同她的文章一样,哭她所哭,笑她所笑,爱她所爱,只写给自己看。所以最后,三毛也终于决定在48岁那年选择了去另一个世界与荷西相遇。
然而就像三毛父亲陈嗣庆所说的一样:
“我女儿常说,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地活过。我想这个说法也就是:确实掌握住人生的意义而生活。在这一点上,我虽然心痛她的燃烧,可是同意。”
是的,世人虽惋惜她的燃烧,然而无法不同意。所以就让三毛跟随着撒哈拉里的沙随风远走吧,缠绵的走向她的天涯。我们依然感谢与她文字的相遇,感谢她治愈了无数人,感谢她在读者的生命里出现,感谢她用她那短暂的一生影响了无数的后人。
最后附带网传三毛写的一首诗: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
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
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
一半洒落荫凉,一半沐浴阳光。
非常沉默、非常骄傲。
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如果有来生,要化成一阵风,
一瞬间也能成为永恒。
没有善感的情怀,没有多情的眼睛。
一半在雨里洒脱,一半在春光里旅行;
寂寞了,孤自去远行,把淡淡的思念统带走,
从不思念、从不爱恋;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只鸟,
飞越永恒,没有迷途的苦恼。
东方有火红的希望,南方有温暖的巢床,
向西逐退残阳,向北唤醒芬芳。
如果有来生,希望每次相遇,
都能化为永恒。
后记:
推荐三毛部分书籍:
《撒哈拉沙漠》
《稻草人手记》
《哭泣的骆驼》
《温柔的夜》
《背影》
《梦里花落知多少》
《我的宝贝》
《送你一匹马》
《万水千山走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