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叔说:“我们都向往美好的生活,却有不得不在现实面前低头”。大概每个人心中对向往的生活都有着自己的定义,努力工作努力学习,为了离自己向往的生活更靠近些。
前段日子,有个很重要的朋友问我:"如果在什么都不忧愁的前提下,让你一直生活在新疆这么美的地方你会愿意吗?我当时回答得很果断的一个字:“不”。和朋友卖了个关子,对他说下次见面会当面告诉他原因。因为我的原因,一直没能见上一面,今天就在这里告诉他吧!
王小波说过这么一句:“有限的一切都不能让人满足,向无限进军中才能让人满足。"向往,就像是某种追求,就像旋转木马,永远对它保持前进,因为永远有一段不可逾越的距离使得人可以对美好有了想象。
慢慢地你会明白其实得到或拥有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在追逐向往的生活的过程。就像我最欣赏的作家余秀华说的一句:“到最后,会发现人生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目的。”
生活在沿海发达城市的人,向往远离喧嚣人烟稀少的大漠西北;生活在偏远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的人,向往大城市的海市蜃楼灯红酒绿;生活在朝九晚五的格子间的人,向往说走就走的旅行。
没见过的风景,最唯美;没得到的人,最难忘;没过过的生活,最向往。
当然,我并不是说,新疆的风景不美。相反,它很美,那种美让我牵挂,让我眷念,让我驻足,甚至让我有想过,停留。新疆,一个活在我梦里的地方,一个让我魂牵梦萦的地方,一个我会一去再去的地方。
那么,为什么这么美好而我又那么喜爱的地方,如果可以,我却不会留下来呢?对的,我是说我不会,而不是我不愿意。我内心当然愿意生活在这样世外桃源,亲近自然的地方。
我走得远,是为了离家更近一点,再近一点。
家,于我而言,就是父母朋友在的地方。他们在哪里,我就在哪里。这些年,我一个人跑了不少的地方,其实就是在内心寻找一个答案,一个可以说服我自己的答案。
三年前的今天,我刚踏入大学,像现在迎面走来朝气蓬勃的新生一样,对自己的未来充满着想象,眼里有光,心中有梦,未来可期。
记忆依旧清晰,那天阳光特别好,父母开车送我到学校报到,爸爸在帮我整理行李,清洗桌子衣柜,妈妈在床上一边帮我整理床铺一边在絮叨和寝室的室友需要注意的事。
那时觉得自己真的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一直觉得父母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他们很相爱。兴许这就是我这么恋家的缘故吧!
所以,无论我走得再远,我心中牵挂的永远是他们。小时候,无论我们发生任何事情,父母总是第一时间在我们身边保护着我们。长大了,无论任何时候,我也可以成为他们的温暖依靠。
当你走得地方多了,你会发现你对一个地方念念不忘的,不是令你惊艳的绝美风光,而是陪你看风景走进你故事里的人。人,才是让你眷念一个地方的全部理由。家,之所以让我如此眷念,它不仅仅是我生活成长十多年的小城,还因为那座城里住着爱我和我爱的人。
很多大学生临近毕业季就会面临就业的抉择,到底是选择留在一线城市获取更高的收入来提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水平还是选择回到自己生长的地方,和家人一起稳居二三线城市过着平淡安稳的小康生活。其实,答案在你心中,问问自己的心,你想要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我自己也考虑了整整三年,对于未来,我是缺乏规划的。当身边的同学和朋友都在忙碌着考研、考公和找实习的时候,我还在原地徘徊。
我很固执,也很幸运。
一路走来,父母从来不会干涉我的选择,甚至有一段时间自己被压力侵袭到差点失去自我,我就问妈妈:“你希望我去考公务员吗?如果你希望的话我就去考。”
试图把困惑和无奈抛给家人。妈妈的回答让我幡然醒悟:“女儿,考公不是妈妈想让你考你就去考,是你自己想不想考。”
这句话真的到现在我一直记得,也正是心中的困惑太多,抉择太难,不想还没摸清自己内心的真正想法就去盲目向前。
生活在阿勒泰德那些日子,有过惊喜,也经历过平淡。正是这样的旅行生活,我才更加明白我心里到底需要什么?那段时光和以往的旅行都不一样,我从来都没有在一个陌生的地方生活过这么久,旅行的新鲜感早就过了,剩下的全是生活的细枝末节。
闲时也就坐在屋外的木桩上对着天空和远山发发呆,天气好时偶尔上山面对着大草原看书写日记,正是那段放空的日子,我才有时间放缓自己的步伐听听自己的声音。
三年来,我的心一直是躁动的,不甘平静的,有时间我总会跑出去,满足我对这个世界源源不断的好奇和向往。以前总爱往外跑,现在想来,原来都是为了更好的回去。
如果你有在一个陌生生活上一段时间,你会了解。异域的风景如果没有归属感再美不过是惊鸿一瞥,渐渐你会发现,和家乡的风景无异。
我向往的生活不是住世外桃源,不是拥金山银山,而是和家人一起过四季食三餐的恬静纯简生活,如此,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