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朋友最近报了理财以及英语的课程,聊起来最大的原因竟然是:近年来,AI智能发展的越来越快。李开复大力投资人工智能,还出了一本关于人工智能的书。百度投资研发的机器人上了节目《最强大脑》,与很专业的选手比赛,大部分都能做到赢的结果。更不用提,前段时间国外AlphaGo与排名世界第一的世界围棋冠军柯洁对战,以3比0的总比分获胜。
面对人工智能,担心未来工作被取代,也因为这种焦虑,同事报了不同的课程,以此提高自己的能力,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为了提高自己,让自己足以配得上我们想要的东西,甚至梦想。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或者说,如何做,这些都是我一直在思考的。
直到前两天在图书馆读到的这本卡尔·纽波特撰写的《深度工作》给了我无数灵感跟想法。里面谈到的当然不仅仅是工作了,还有如何学习,如何安排自己的工作,以及时间。
说起时间,如果你试着做一个时间清单,把一天24小时内,所做的事情花费的时间记录下来,你会背后一凉,因为你会发现除了睡觉,你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被浪费掉的。
如果你觉得工作怎么也做不完,即使做完了心里也非常空虚;如果你发现自己学习效率很差,一天下来收获的还不如以前读书时候花费一小时学到的多;如果你近些年发现,越来越难沉下心看一本;那么我推荐你读读这本书。
卡尔·纽波在本书创造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深度工作(deep work),是指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我的理解就是专注于手头在做的事情,高度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在工作或者学习中。类似于心流这种心理状态。心流是指一个人的身体或头脑在自觉努力完成某项艰难且有价值的工作过程中达到极限时,往往是最优体验发生的时候。简单来讲就是一种精神高度集中的忘我状态。
如果你曾忘我地读过一本书,如果你曾挖空心思做过一个自己满意的工作策划方案,你一定能理解所谓“心流”状态。那种自我满足,自我成就感,愉悦感,让人记忆深刻。
那么如何做到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想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
是钱吗,是形影不离的手机吗,还是时间?钱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因为钱可以再挣。手机当然也不是最重要的,虽然我们天天带着手机,恨不能抱着睡觉。时间,本质来说不是你能控制的,不管你做啥不做啥,时间都在静静流逝。
最宝贵的是你运用时间的能力,也就是你的“注意力”。一件事是不是有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是否能够集中注意力,而不是取决于事情本身。
你觉得游戏很有趣,很吸引你,并不是在于游戏本身,而是游戏设置的反馈机制紧紧的吸引了你的注意力。学霸之所以是学霸,并不是因为学习本身很有趣,而是他们更擅长将自己的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工作狂之所以是工作狂,也不是在于工作本身有趣,而在于他们可以轻轻松松把自己注意力投入到工作中。
能把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投入到一件事情中,不觉得苦,不觉得累,就很容易达到心流的状态。形成正面循环。
回过头来看之前提到的深度工作这个概念其实不谋而合: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其实简单来理解就是运用好你的注意力。
那么重点来了,如何做呢?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4个原则。
1, 远离社交媒体。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子的体验,不管是在工作,还是看书,还是再做其他事的时候,手机微信提醒,各种APP新闻推送,还有电话,很容易就打断你手头正在做的事。处理完手机的事宜,再进入到之前的工作,书本,又要额外花一段时间进入状态。有时候甚至都忘了之前在做的事。
现在我的做法是:
工作上不可避免长时间用微信沟通,很多时候还需要秒回,我会在电脑上登录微信。手机放在一边,不去动它,只会通过电脑来查收微信的信息。
其次,邮箱一天查收三次,早上,中午,以及下班前一小时。不再时时刷新。
空闲时间,只要是看书,干活的时候,都把手机放客厅,处理完自己的事之后,再来处理手机的信息。
不得不说效率提高了很多,整个人也觉得很清爽,既有满足感,也有充实感。除此之外,你也更能感知时间的流逝,对于时间的花费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
2, 摒弃浮浅。
《深度工作》这本书里列举了一个例子,软件公司basecamp做了一个实验,将每周5天工作制缩短成4天。尽管工作日少了一天,但是员工似乎还可以完成相同的工作量。
为什么呢?原因在于浮浅工作。
浮浅工作与深度工作相对,指的是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为世界创造太多价值,且容易复制。
实验证明越来越多占用人们时间和注意力的浮浅工作慢慢不似原来那般重要了。那么都有哪些呢?收发电子邮件;很多没有意义的会议;安排会议;订票,写单等各种杂事。
当然也不是说一定摒弃,有时候工作会涉及到这些,不过也还是可以合理安排时间。
首先制定每天需要完成的任务的计划,定量分析每一项活动的深度,在固定的时间段处理这些浮浅工作。养成一种习惯。人也会更重视时间,更加珍惜时间。
3, 拥抱无聊
深度工作是可以经过训练来提高的,正如注意力,也可以通过冥想,刻意记扑克牌,学习不同知识来提高。
我们中国人很喜欢凑热闹,一不小心注意力就跑没了。无聊的时候也很容易被电影,娱乐八卦抢走注意力。通过这种概念的学习,以后至少会有这种“注意力在哪”的概念。
4,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剂药方,那就是工作要深入。
这一部分可以说的内容非常多,所以我把它放在最后面了,书里面是放在最前的位置。
日常工作中,我们会遭遇一系列欲望攻击,比如吃,喝,睡,在困难的工作中休息一会,刷会社交网站,上上网,淘宝,听听音乐之类的。特别是网络,根本让人欲罢不能。而人的注意力也如同肌肉一样,会疲劳。
培养深度工作的习惯,在工作生活中形成一些特定的习惯,这样更容易进入深度状态。
现在我的做法是:
每天早上7点起来,看书或写作至少一个半小时,然后开始洗漱准备去上班。这中间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之间,就是我深度工作的时间。每天固定留一个时间段深度做一件事,养成习惯,使过渡到深度工作状态的阻力缩到最小。这种习惯也会被运动到处理别的事物中。
周末在家干扰太多,我会选一个安静的,需要付费的地方深度做事。花费时间,还有金钱,更促使人做出大的改变。
定计划,然后制定实施方案,把关注点放到极端重要的事情上。给自己设置反馈机制,定期来核实进展。
下班之后,不想白天的工作,屏蔽与工作相关的思考,享受一段安逸悠闲的时光。安逸时光有助于提升洞察力,补充不能,也表明放下的工作其实也没有那么重要。
如果一本书能引发人去思考,就是一本好书。如果一本书能改变你的行为,那就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显然《深度工作》这本书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