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之上,与一棵树对视
作者:绿岛
00
烈日炎炎,我知道我的每一分钟
都将是干涸的泥土上
长出意念的胚芽
而我情愿把整个午后拉长为一生的
时光
去与一棵树做一次热烈的对视
就像用荒原上急促的呼吸
抚摸我前世的情人的肌肤
01
可以伫立成一截
倔强的光阴或者是一段抽空的历史
我知道,这片凝重的荒原
我和我所有的诗歌都将在你的脚下
卑微地匍匐爬行
把思想的浆液浇铸成一条喧嚣的
河流
倒不如你此刻矗立的身躯
斑驳之中
我愿意与你守望简单的一生
02
抚琴而歌,起舞于酒酣的子夜 琴也是在心中的
可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还可以左牵黄右擎苍,西北望射天狼
鬓微霜又何妨
这个夜晚啊,我知道我弹拨的
不是琴弦
是你心悸的一根一根
神
经
不对啊,荒原告诉我
那是你盘旋缠绕着的
寂——寞——的——年——轮
03
倚你的肩头,从此人间就有了
烟
火
那些从栈道中匆匆爬行的文字
为何带着你苍凉而又温热的体温
爱人啊,我要走进你的骨头
04
与你对视,就是与自己对视
可是,没有人记得那个经典的午后呵
在荒芜的记忆里
它早已变成了一堆冰凉的
——光
——阴
——的
——白
——骨
05
沿着故事的缝隙逶迤前行
不小心就踩到了你
老成持重的青春
那是满树缤纷而簇拥的句子吗
他们在歌唱春天
歌唱春天的时光正好有阳光相伴
而你却独自在荒原的腹地
守候着,守候着一段
与生命和爱情有关的记忆
06
那么,就让我是柔弱的雪吧
也好在你冰冷的肩头
筑
巢
有星星的夜晚
我将懒散地舒展着腰身
一副撒娇地的样子
听你悠长悠长的叙述
以及那么多风化的好时光
07
四季为衣,风雪为霜
饮江河之源,伴日月长眠
爱人啊,我是你蠕动在
泥土之下的触须
只是为了聆听你茂密于枝头的
遥远的召唤
08
让夜歌唱吧,你这诡异的原
野之上
孤独的狩猎的男人
09
在广袤的森林里放牧语言
就像在童话的木屋里释放灵魂
自由而放纵
我们在火炉旁对饮
温暖着心事
烧烤着时光
你说,只要星星挂在天边
大地就一定会长出
倔——强——的——诗——行
爱人啊,这样绵长的夜晚
让我为你
烂
醉
如
泥
亦如这荒原上一朵花的庄重与妩媚
与自己对视,以诗歌的名义
——绿岛诗歌《荒原之上,与一棵树对视》赏析
作者:齐凤艳
无疑,“荒原”意象组合以及由荒原的定位继而拓展、延伸而至的诸多与诗歌有关的场景,比如树木、河流、天边的蒿草、星星、山峰、木屋等等,这些均是诗人绿岛另一个(精神)世界的专属。
于是,荒原自然而然就成了诗人最大的精神寄托与情感归属。
读绿岛的诗歌《荒原之上,与一棵树对视》,我深深地感到:诗人是开拓者,才思开疆扩土,文字建功立业。诗人利用语言的表象功能与言情功能,将眼前之物、情感、思绪纷纭错落成生动新奇的审美意象,在心象与意境构成的超现实的世界中,实现诗人主体的审美表现。从诗歌创作的具体过程来说,诗人并不是用眼睛、耳朵,也不是用普通的逻辑关系和现实状态进行创作的,而是用心灵去完成观察、谛听、感知和创造的。在这组诗歌中,在与荒原上的一棵树遭遇后,诗人的易感性,唤醒内心的情思意绪,创造出一个超乎实境的世界,一个“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的境界。诗,为绿岛提供了一个无限自由的艺术宇宙,当他用诗来对视荒原上的一棵树,关照自己的当下的时候,我看到了诗人主体意识、主体与客体的契合和主体情感的自我表现。所以,无论诗人写什么,都是在写自己。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正如诗人在第04节所说:“与你(一棵树)对视,就是与自己对视”。
在这首诗歌里,诗人一开始就写出了他作为诗人的自由,即主体的能动性。炎炎烈日下,荒原辽远无际,大地干涸,一切似乎都没有了生机。但是,诗人要让这干涸中“长出意念的胚芽”。于此,诗人是非常自信的,诗人用了“我知道”三个字表达了他在荒原建立诗思世界的决心。我想,这也是因为这荒原、这树、这大自然使诗人心灵中的某种积淀已久的思绪被瞬间激活,在大自然里找到了寄托与象征。因此诗人“情愿把整个午后拉长为一生的/时光/去与一棵树做一次热烈的对视”,诗人是热忱的,因而也毫不矫情地使用了情感洋溢的词语,他要用带着体温的“呼吸”观照眼前,如“抚摸”“情人的肌肤”。因此,诗人在开篇之章节就为全诗奠定了一个与普通理解意义上的荒原的自然实境不同的情绪与意境,并且诗人通过“把整个午后拉长为一生”和“前世”这样的词语把时间向前回逆向后延展,从而读者可以预见到,整首诗中诗人的思绪将是开阔驰骋的!所以我想,第00节是不是可以看做是这首诗的一个总起。
在第01节,诗人重复使用了“我知道”这三个字,此次,诗人确信的是自己对荒野的体认和理解,诗人认为自己是懂它的。在中外诗歌发展史的任何阶段上,大自然几乎无不是诗人们热情歌唱的母题。这是因为,从根本上讲,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远离现实物质生活的重压,人与自然重新融合。而当这个人是一个诗人,并且当他在诗歌的世界成为造物主,将自然纳入自己的审美观照时,就必将与它契合、关联。因此,此时这树已不仅仅是一棵树,而是“光阴”或“历史”了,虚者因树而实在,实者因虚而幻化。此时荒原和树在诗人心灵中被抽空实在,而成为一个广袤的耸立着的巨大概念,在它们面前,诗人表现出了一种谦卑之心(“我和我所有的诗歌都将在你的脚下/卑微地匍匐爬行”)和皈依之愿(“我愿意与你守望简单的一生”)。
我上面说,荒原不是世俗意义上的荒原,它是一片让诗人驰骋的广阔之地,是可以安放灵魂的圣地。为其是荒原,一棵树才凸显出来,为其是荒原,诗人的灵感才不受到任何束缚,从而诗人神思飞扬了,所谓“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诗人豪情四起了:“抚琴而歌”、“挑灯看剑”、“左牵黄右擎苍”……诗人感慨了:我弹的不是琴,而是树的一根根神经,而那又是树的寂寞。我想,此时树应该不寂寞了,因为有一位名为绿岛的诗人,此时在无限接近它。读到“荒原告诉我”这五个字时,我看到了一种通灵的体验。同样,在第03节,诗人已经将树人化了,把它比作自己的爱人,并渴望“走近你的骨头”。我记得诗人于坚谈到过诗与巫的联系。在这里,我想,绿岛达到了一种人与自然的无障碍沟通,即契合——观物即观己。
于是诗人对这棵不期而遇的树,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我们”的相遇相知是否会成为冰凉的光阴的白骨啊?谁会记住这个经典的午后呢?“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然而这棵树是幸运的,它遇到的是一位深情的诗人,未别离已思念的诗人。这荒原上的树啊,你会时时留在“我”的生命里。当“我”在春季看到树木在阳光下歌唱春天,“我”会想到你在荒原中的固守与执着。诗人在上一节已经说到,“与你对视,就是与自己对视”,因此,诗人此时与其是在言说树,不如说是在言说自己。守候“与生命和爱情有关的记忆”的,是树,更是诗人自己。“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当诗人看到一棵树在荒原上,守候着日月星辰、草长莺飞、风雨雷电,他睹物观己,想到了自己这个“孤独的狩猎的男人”。
守候,是不是狩猎的一种方式呢?诗人又一次思绪飞扬了!“我”要化作“柔弱的雪”,在树上筑巢,和树一起观星赏月,一起走过四季。你随风“我”就吟风,你沐雨“我”就与你一起湿润,你傲视秋霜,“我”就在枯枝上冷峻威严。或者,“我”作你的根须吧,只要你枝繁叶茂,“我”就能听到远方的召唤。
于是,诗人完全沉醉和痴迷了,他中了巫师下的蛊。他在情感和语言构建的森林里如梦似幻,眼前出现了一个传说中才有的玲珑的小木屋,洁白的仿佛失去了维度,任他神灵附体般自由冲撞。他与相爱的人围炉欢饮,炭火“温暖着心事/烧烤着时光”,多么富有诗意的场面啊!“只要星星挂在天边/大地就一定会长出/倔——强——的——诗——行”,这句话是“你”说的,却是诗人自己写出来的。此时,我已经读到诗的结尾部分了。我再一次看到了诗人对诗的热爱,对诗的信念和信心,就像他开始在“干涸的泥土上/长出意念的胚芽”一样,他要让诗歌像星星一样永远照耀世间!
爱人啊,这样绵长的夜晚
让我为你
烂
醉
如
泥
亦如这荒原上一朵花的庄重与妩媚。
此时,难道我不可以相信诗人的爱人就是诗吗?荒原上的一棵树守望着荒原,诗人守望着诗歌。树啊!多么庆幸啊,“我”在荒原上遇到了你,“与你对视,就是与自己对视”,而“我”自己愿意成为诗的化身。诗的结尾一句,我看到了荒原上的一种诗意的栖居:“高空的光芒照耀人类,如同树旁花朵锦绣”。
在我的赏析的结尾,我就不对这首《在荒原上,遇到一棵树》的语言进行言说了。诗歌不能脱离语言而存在,但是所谓“得意忘言”,“得象忘言”,那“思表纤旨,文外曲致”,那由诗人创造的美妙灵动又温暖的诗之自由王国的瑰丽常常是升腾在语言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