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参加深圳书展,见到了林清玄,他为我们做了一次讲座,关于他的作家历程。
他说:
我出身时很奇怪,是笑着来到这个世界的,一开始父亲给他取名林清怪,后来改成林清奇,最后注册名字时,被人推荐武侠小说里“青玄道长”的名字,因此改名林清玄。
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所有经典名著就都读过,每天睡觉前一定要做两件事,读书,并且一定要读到感动的话。
8岁时,就立志将来一定要写书给别人看。
什么是浪漫,就是浪费时间慢慢走。
小时候学英语,today念作“土堆”,yesterday念作“也是土堆”,tomorrow念作“土马路”,我一下子明白了,虽然今天是土堆,昨天也是土堆,但要为未来铺一条土马路。
14岁时离家,如今已经50年了。年轻的志向是走遍全世界,如今我已经在中国走遍了300多个城市,
所谓作家,写作、阅读要联结在一起,读书影响未来,读人、读心、读世界。
写过一篇文章《在云上》,20岁,是在桥上,30岁,在楼上,40岁,在山上,50岁,在云上,80岁,就在天上了。境界越高,视野就越宽广。
寄语深圳人:不断地去追寻生命更高的世界,不断接触内心更深层的感受和思想,每天要比昨天有更深刻的爱,内心触及到最深的部分。向外旅行,向内旅行,变成一个又高超又有力量的人。
因为对这个作家感兴趣,因此在微信读书上找了一本他写的《如意菩提》,这本书的前半部分记录了身边的小物小事,却能在林清玄的笔下写出百态人生,他像一位长者一样为我们娓娓道来。就像林自言:读我的文章像喝水不是喝可口可乐——不放糖,可解渴,对身体有益。林清玄的笔墨更接近大众口味,准确的说是大爱,向内向外皆俱。甘甜如清泉,似秋日暖阳,晾晒读者潮湿的心灵,同时犹如鼓点有力而不尖锐地敲击心灵。
最喜欢的故事是自序里面的一段,关于什么是禅。林清玄说:
什么事到了最高、最绝、最惊人,就被俗人看成禅意了。于是,种花的说他的花里有禅,捏壶的说他的壶里有禅,做生意的说他的企业以禅来管理,玩股票的人劝人要如如不动,连搞政治的都说他是以平常心来搞政治……对的,这些可能可以通向禅,但禅不应只是如此,因为禅虽然在生活中,禅心却是在清高的峰顶,犹如白云飘过的青空,或闪电后开在天空的明亮之花,不应该随便被俗情遮掩。
另一端是关于一个陶艺家在记着采访时的回答,他说:
“我希望捏一个最美丽的陶罐,来装自己的骨灰!”多么美而动人的回答,只有看清人世的人才说得出来,这使我想起憨山禅师的山居诗:“生理元无住,流光不可攀;谁将新岁月,换取旧荣欢?”在岁月之流里,没有什么是可以攀附的,愈早看清这种真实,愈能诚挚地面对自己的今生。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陶罐,来装自己的骨灰,何不及早捏一个最美丽的陶罐呢?
这一本《如意菩提》,表达的是只要我们唤起心中的阳光,就能在在处处都有法味。平安处有禅悦,动乱里何尝没有法喜呢?用如意的、光明的、广大的心来对应生活,活着一日就尽一日的本分,无怨无悔,对心对境,不为俗理遮掩,如是而已。
我读下来的感受,这本书蕴藏的道理太多,毕竟是林清玄,他在云上生活,把太多超前的东西传递给了我,我承受不起。后面还有很多精彩的段落,但是我没空慢慢摘抄分享了。我觉得林清玄的文字,20多岁读、30多岁读、40多岁读、50多岁读,都会是不一样的心境吧。
没有理由20多岁就将里面的文字读懂,把林清玄的书珍藏在身边,慢慢品,慢慢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