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湄公河惨案中死去的人,他们死的不明不白,为此牺牲的警察更是不计其数,这部电影深刻的表现了我国的警察为了缉毒而付出的代价啊,有的付出了一条胳膊,有的则是付出了自己的生命,电影里有一个场景我印象很深,彭于晏饰演的角色在中了好几弹的情况下,为了正义,为了让坏人收到惩罚,一直在战斗,最后,选择了与敌人同归于尽。
我一直认为警察是一种高尚的职业,也是我从小到大崇拜的对象,可能是小时候对重案六组执念太深,小时候都说,有事找警察叔叔,但真的觉得他们很伟大,为了我们的大家,放弃了自己陪伴家人,甚至好好活下去的权利,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接触不到这种场景,但是通过电影,至少我知道了我的国家,是有人在保护着的,如果发生了什么,我的身后还有他们。
再谈谈吸毒,我可能一辈子都不能原谅吸毒或者贩毒的人,因为我觉得轻易原谅他们对不起那些为了缉毒而牺牲的人们,既然他们选择了放纵自己,那么也就放弃了被原谅的机会。
吸毒,固然不能原谅,但是贩毒,种植毒品,教唆他人吸毒更加的可恨,有多少家庭因为他们妻离子散,支离破碎
毒品,这个词很陌生,但是我知道它会给人带来幻觉和快感,随着社会的逐渐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可是解压的方式有很多,为什么偏偏要选择吸毒,一旦染上了毒瘾,轻者伤害身体,重者倾家荡产,它没有那么容易戒掉,反反复复的折磨着想要戒毒的人。
很多毒品其实是神经递质,或者神经递质替代物,或者促进/抑制某种神经递质的释放。当人们吸食毒品时,这些神经递质代替常规的神经递质,为人们制造快乐和愉悦的感觉。听起来似乎不错,但有两个巨大风险:1. 因为刺激量过大,细胞受不了,所以减少了感受器的数量,使得造成同等愉悦的效果需要更多的神经递质;2. 因为大量神经递质由外部获得,所以大脑减少了内部产生的神经递质,使得自然情况下(在没有毒品的情况下),由于缺乏神经递质,人无法感受到足够的快乐。
这两个效果加起来,使得人的日常心理、生理功能极度退化,离开毒品后基本无法正常运作。成瘾性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就是取决于上述两个过程的快慢强弱。毒品药力越强,感受器和神经递质数量减少的就越快,对药物的依赖产生的就越快,离开药物后的痛苦也越大。
虽然这两个过程是可逆的(对于部分毒品来说,比如海洛因),即通过降低毒品剂量或者使用其他代替品,来使得神经系统恢复原来的水平(戒毒所能成功戒毒的原理也在于此),但这个过程会相当痛苦,戒毒者会活得生不如死,少则月余,多则年余,因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戒毒极难。更何况成功戒毒后,又由于上面提到的条件反射的缘故,很容易再次崩盘。【转自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