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子渔
《港囧》上映半个月了,昨天才去电影院看过。之前已经看了《夏洛特烦恼》。不得不说,今年的国产片都很争气,尤其是喜剧。从6月开始,不断蹿升的票房数据已经看得我凌乱了。大学刚毕业的时候真的认为电影这行是吃不饱饭的,所以选择了电视,但兴趣和理想始终在这里,曲曲折折地还是绕了回来。确切的说应该是从去年开始,电影市场的繁荣让这个行业的人,甚至其他行业的人都看到了曙光。2012年《泰囧》当时都被认为短时间内不可超越的票房纪录,今年一个接一个地赶超。今年的《煎饼侠》和《夏洛特烦恼》两部喜剧片从情怀到笑点再到票房,都算的上是用心之作。但相比之下依然觉得《港囧》才是今年最好的喜剧电影。
为什么觉得它好?
《港囧》是一部真正的电影而不是“戏”,因为它在用电影的语言讲故事。我们在看《煎饼侠》的时候,能够明显感觉到所有的节奏和情节发展都是靠演员的台词来推动,《夏洛特烦恼》也是一样。只有《港囧》是用画面来讲故事,用隐喻做情节和氛围的铺垫。看到网络上有人评价为“递进式蒙太奇”,这个名称我确实之前没听过,但故事情节层层推进是事实,一个行为引发一个结果,一环扣一环。每一个设置看似笑点其实暗含深意,比如徐峥带上的“铁头”,其实代表了一种枷锁和阉割,就像他和杜娟那个仪式一般的“未完成的吻”一样,是对自我青春梦想的阉割,而行为上将他锁住的人就是小舅子包贝尔。每一个人物设置都有相应的作用,开场直接交代与老婆相处的平淡如水甚至冷漠,以及家庭关系中的道德、爱心绑架都是现在社会中所存在的问题。片中用一种看似直白的方式直接表达出来,并在情节发展中将矛盾程度不断递增。最后将选择放在一杆以生命作为代价的平衡板上,一头是不可追的梦想(初恋),另一头是安稳的现世(妻子),而男主不出意外的选择了现世。这一次的选择却不是屈就,而是杜鹃的一句话让他认清了现实:你画的很烂。不是每个人都是梵高,谁都有梦想,但梦想是需要天赋和积累。如果都没有,安稳的生活没什么不好。这一段徐峥处理得相当成熟,香港警匪片善用的紧凑节奏,又用戏虐的腔调打开青春情怀的牛角尖。徐峥也告诉观众,《港囧》不是当年《泰囧》那种“傻瓜式”公路闹剧。三年的时间,他也已经从一个跨行新手导演向专业导演的方向努力,并且让我们看到了成果。
当然,大部分观众会更喜欢《夏洛特烦恼》。我也很喜欢。因为笑点确实很紧密,青春怀旧的情绪到位而不矫情,话剧本身的设计就非常有新意,让人觉得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客观来说是一部非常好的“戏”,但缺少电影应有的设计和规矩。包括《煎饼侠》也是一场好“戏”。谁又不喜欢看好戏呢?电影刚进入中国的时候就被称为“影戏”,我们都会觉得电影只是可以放在大银幕上的一出戏。而电影从诞生到今天应有的规矩和特性却一直没有被观众所了解。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我在刚刚进入这个市场工作时,经常会有与人沟通不畅的无力感。其实就是语境的差异。电影语言还没有变成大众语言。当然,现在已经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写了这么多核心还是想表达,《港囧》在商业上还是制作上都是国内商业喜剧片的一个进步。并不是它有多么好,至少在现阶段的国内市场上,徐峥对这部片子所下的功夫和对电影的认真态度为当下电影人做了一个表率。当然不否认《港囧》的故事核确实有些老,借用港片元素也有讨巧的嫌疑。但瑕不掩瑜,并不妨碍《港囧》成为一部既有商业价值又有代表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