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经行动642/1001(17.6.23)
晚上万步走路时再次复习了彭小六的《知识管理训练营》中的"学习力"。发现自己大多时候都用的小孩视角在阅读和输出。什么叫“小孩视角”?
《精进》一书中提到“会发出声音的小黄鸭”的案例——小朋友会关注小黄鸭发出什么声音,会唱什么歌;家长会看说多少钱,会不会对身体不好;专家会看觉得是什么原理导致它发出声音的,为什么会发光,电路是怎么走的。
针对这个案例得出,学习分三个阶段——小孩视角,家长视角,专家视角。
小孩视角——仅仅是这本书讲什么,简单的整理输出;(目前我大多时候停留在这个阶段,针对看过的书未加入自己的观点,仅仅是罗列重要的框架内容进行输出。)
家长视角——这本书对我有么有用,好在哪里,坏在哪里,加入自己的观点和理解,重新输出;(有时候看到公众号的文章会进行思维导图或16格进行结构、解剖,但是很少再重新输出形成文字。)
专家视角——我是怎么理解的,我理解的内容怎么应用,如何识别,用它识别或分析未来新的情况或背后的模式。
想要自己的视角不断升级,这个过程需要不断的“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意味着有效的练习必须发生在“学习区”,一旦你学会了某个东西,就不该在上面继续花时间,立即转入下一个难度。在舒适区做事,叫生活,在学习区做事,叫练习。
理论学的再多,不去练习等于没用。为什么说“学了很多,知道很多,很多人却过不好自己的人生”。为什么很多人看了很多书,仍然不能为自己所用?
所有的学习都是“信息”的搜集,需要通过我们自己进行转化为结构性的“知识”,再通过刻意练习变为自己的“技能”。这个过程一部都不能省略。
技能是人脑中的一种硬件结构,是“长”在人脑中的。高度重复性的练习基本功,想要学什么功夫就练什么功。
其实,刻意练习一点也不好玩,可是,何尝不是一种挑战。总之,简单思考就好。只要自己喜欢!
其实,我知道,每天或许没有质量的输出,远远比苦读十年一鸣惊人强。
(今天写的有点乱,叫什么名字呢?好吧。练习基本功吧。)
《精进》——
“一个人怎么对待他的时间,决定了他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一件看上去繁难的事情,只要开始做了,就会变得越来越容易。”
“努力不是一场意志力的较量,而是一种需要学习的策略。”
乔布斯——
“你要去找那些你所爱的东西,那些成就大事的唯一方法就是去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如果你还没找到那就继续找,不要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