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是大谋士荀彧的侄子,但他比荀彧大六岁,他们之间属于“老侄少叔”关系。他们都是最早跟随曹操打天下的第一批谋士,荀攸被称为一代“谋主”。此一回书评就来看看荀攸的故事。
荀攸(157年-214年),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省许昌市)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重要谋士。
荀攸在何进掌权时任黄门侍郎,在董卓作乱朝廷时因密谋刺杀董卓而被入狱,也是一个血性男儿。曹操迎接汉献帝进入许昌之后,荀攸随其叔叔荀彧成为曹操的军师。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和郭嘉一起劝阻了曹操退兵,并献奇计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官渡之战中荀攸献计声东击西,斩杀颜良和文丑。平定河北期间,荀攸力排众议,主张曹操先消灭袁绍诸子,被曹操上奏朝廷封为陵树亭侯。214年,荀攸在曹操伐吴途中去世,享年五十七岁。244年,魏帝曹芳下诏祭祀荀攸于曹操庙庭,追加谥号敬侯。
196年,曹操迎汉献帝到许县建都,他专门给荀攸写信说:“当今天下大乱,正是能臣智士出力献计的时候,而你躲在蜀地观望不出,观望的时间也太长了吧?”荀攸应召封为汝南太守,又转为尚书。198年,荀攸随曹操征讨张绣。荀攸看出当时形势对曹操很不利,极力反对曹操用兵。曹操不听劝告,结果遭到张绣和刘表的夹击失败。曹操对荀攸说:“我因为没有听先生的劝告才导致这样。”按照荀攸计策设下奇兵再次和张绣、刘表联军大战,果然大破之。
200年,袁绍派大将颜良围攻白马,曹操亲自率军北上解白马之围。当部队正向前开进时,荀攸为曹操提出了避开强敌、声东击西解救白马的作战方略。曹操依计而行,袁绍果然分兵延津。曹操乘机率轻骑兵袭击白马,颜良来不及防备被关羽斩杀。曹操奇袭乌巢后袁绍手下大将张郃前来投降,曹洪当时不敢接纳。荀攸对曹洪说:“张郃计不为用心生怒气而来投奔,君何疑之?”曹洪这才接受了张郃等投降,张郃从此成为曹魏军营中不可多得的“五子良将”之一。
207年冀州平定后,曹操下令论功行赏时说:“为人忠诚正直而善于密谋,为我安抚内外的人是荀彧,荀攸功劳仅次于他。”拜荀攸为中军师。担任中军师的荀攸不再随军征战,而是为曹操留守后方,掌管刑罚之责。魏国刚建立时,荀攸担任尚书令,位列三公之职。
荀攸被称为曹操的“谋主”,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他生前曾设奇策共十二计,只有好朋友钟繇知道。但钟繇未整理完就去世了,所以其计不为后世所知。后世评价颇多,这里简单摘录几句,谨供大家参考。
荀攸扶保的主公曹操对他有很多赞美之词:“荀攸外表愚笨而内心聪明,外表怯懦而内心勇敢,外表柔弱而内心刚强,他从不害怕强者,也不欺负弱者,就是那颜回、宁武也比不上他。我自从得到荀攸辅佐后,都是无不胜,这都是依赖荀攸的智谋。(原文:“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
《三国志》作者陈寿认为荀攸比肩贾诩:“荀攸、贾诩都是算无遗策,善于变通顺应形势,才能比得上当年的张良、陈平。”(原文:“荀攸、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
南朝文学家王俭认为荀攸与曹操的关系可比张良和刘邦:“子房之遇汉后,公达之逢魏君,史籍以为美谈,君子称其高义。”
《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把荀攸说得很神奇:“荀攸思维缜密多智谋,自从跟随曹操征伐后,经常出谋划策,当时很多人根本不明白他心中出奇的想法。”(原文:“攸深密有智防,自从魏公操攻讨,常谋谟帷幄,时人及子弟莫知其所言。”)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有诗赞荀攸曰:
“汉末荀公达,当时号大贤。知能过宁武,德可配颜渊。
功振三分国,才成十二篇。曹丕曾下拜,声迹尚昭然!”
黄其军
作于2018年5月7日(古历三月廿二)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