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天生重视因果关系
我们似乎天生就有建立因果联想的能力,这似乎存在我们的基因之中。比如说,我们被一株荆棘刺伤了之后,见了其他尖尖的硬东西就会躲开。再比如说,我们从小就喜欢问“为什么”,得到了一个回答就会觉得快乐。因果关系不仅非常对我们理解这个世界有很强的说服力,而且我们的生存也是意义重大。甚至有很多人认为,因果联想能力才是人类得以成为“万物之灵长”的首要条件之一。离开因果关系,我们对世界的观察就,只能是一个一个碎片状、彼此毫无关系的观测语句,通过经验获取知识就成为几乎不可能的事情,这样的世界当然是非常可怕的。但究竟什么是因果关系,或者说如何鉴别是否因果关系,就不是每一个人能够讲得清楚的了。其实,组成因果关系有几个重要的条件:一是时间上的顺序性;二是前一行为和后一结果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三是分清是直接原因还是间接原因,主要原因还是次要原因。
2、错误的因果关系比比皆是
生活中我们处处从结果找原因,以便更好的认识与改造这个世界,然而真正的因果关系又从来都不是显而易见,相反,显而易见的因果关系也常常不是hi真正意义上的因果关系。从薛兆丰老师的经济学课上,我们学习到经济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几个因果关系错误:1、生产成本决定销售价格。也许我们在大多数的会计课上学到的都是,产品原材料的成本决定了最终产品的售价,在时间上看往往也是这样。厂家都是先进了货,经过一段生产的过程,包装、运送、销售,才把钱赚回来。那显然是商品的原材料成本决定了产品的最终售价,时间上看是这样的。 但是经济学的逻辑却相反,最终产品的供求关系决定了最终产品的售价,而最终产品的售价,又再倒过来决定在生产环节每一种生产要素的成本。整个价值产生的因果关系是倒过来的。 世界上不存在合理的利润率,商人是能赚多少就赚多少的,这种倒过来的因果关系,那就是由供需倒过来决定生产原材料的关系,才能够解释这种现象。 2 联邦储备局是全球市场利率的决定者。几乎在所有的财经新闻里面,我们听到的事实是,美国联邦储备局又宣布要调整利率了,宣布以后世界各国的各种利率也会随之进行调整。 但事实上的因果机制并不是这样的,真正的因果关系是全球无数的个体交易,现货和期货之间的交易,改变了总体的、全社会的平均利率。 而联邦储备局由于它做了比较多的研究,及时发现和确认了这种变化,它为了保持自己的联邦基金利率和市场的利率保持一致,它就宣布调整它自己的联邦基金利率。 而由于联邦储备局的认识具有全局性、具有普遍性、具有领导性,别人跟随它的调整而调整能够节省大量的研究费用。所以看上去是联邦储备局决定了全球的利率,但实际上,只不过是联邦储备局向全世界汇报了全球利率的变化方向和幅度。 这跟电视台里天气预报节目的主持人,向市场预告了第二天的天气,而不是决定了第二天的天气一样。3.教育水平的提高导致了经济增长。 很多人以为,国民教育的提高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但事实上它们之间的关系很可能是颠倒过来,是经济增长导致了教育水平的提高,而不是相反,是人们生活变得富裕了,才延长了教育的时间;而不是得到了充分的、良好的教育经济才增长。回顾我们国家过去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我们看到的事实、我们得到的经验也是这样。许多家庭的致富,是先于他们平均教育水平提高的。父母先致富了,子女的教育水平才跟上来。
3、相关性才是理解大数据时代的重要思维
其实,不管是生活中还是现在的大数据时代,获得相关性往往是获得因果知识的第一步。医学也一直都是这么进步的,例如阿司匹林能治疗感冒,伟哥能解决勃起障碍,这些都是意外发现。辉瑞公司搞了个新药,原本是想治疗心血管疾病,发给受试者,疗程结束了,辉瑞要求受试者把剩下的药片还回来,受试者拒绝归还。受试者说,对心血管有没有好处我不知道,但是我发现一个意外的好处……这就是伟哥。甚至很多情况下,明明证明疗效显著的方法,在原理上长时间内解释不了。其实很多科技进步都是如此,往往是意外发现相关性,先用起来再说。 就算是今天,什么东西能致癌,什么东西对身体有什么好处,大量的这些“知识”,花了无数的钱搞的研究,发表了无数篇论文,全是相关性的知识 —— 而且相关系数还很低。 科学家不知道花费了多大功夫,才算正式建立了“吸烟能导致肺癌”这个因果关系。建立因果关系是很不容易的,最好的办法是大规模随机试验。有相关性,也可以互相之间毫无影响因素。比如说,冰激凌销量上升的时候,游泳淹死的人数也增加了 —— 这就是一个很强的相关性,但是二者之间没有任何因果关系 —— 它们都是被另一个因素,“夏天”,影响的。 可是话说回来,假设我是一个对“夏天”一无所知的人工智能政府官员,我根据这个相关性,一听说冰激凌销量在上升,就下令往海滩多派救生员做好准备,这仍然是个科学决策。 现实生活中,很多情况下相关性就足够了。
学校里经常都请那些成功校友回来学校,给师弟、师妹们传授经验,而实际上,邀请那些失败的校友回来传授他们的经验,可能也是一样重要的。 事实上,人们只是在成功了以后,才去编造那些他们成功的理由,从而给人一个印象,仿佛他们的成功是必然的。而事实上,是他们成功了,他们才有意无意地去剪裁、定制他们当初的理由,去强调过去某些想法,去忽略甚至去隐瞒过去的另外一些想法。李笑来老师也总结说, 人类很神奇,经常是在完全不知道“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 的情况下,却早已经熟练掌握“怎么做”(how)…… 。《人人说谎》这本书也解释了很多从谷歌搜索中得到的相关性结论,虽然他们不知道真正的原因,但很多的现象已经可以用来指导生活了。也许生活在我们这个时刻都在变化的时代,懂得相关性,最大限度的利用好相关性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