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也不像前言的前言:我们在学期的一开始就读了这篇名叫《受戒》的文章,其实刚刚看完它的时候我是拒绝的,因为觉得它 没有什么意思,不是我爱看的那个类型。可是当在课堂上小伙伴们各自分享了自己的问题与观点之后,我却突然发现,原来这篇文章有这么多可以挖掘的地方!之前没有看到,肯定是我知识浅薄了。在看完了后面几周安排的阅读篇目之后,我却猛然发现,那篇最开始让我不屑的《受戒》竟然摇身一变,成为了我最喜欢的文章。于是我便想在此写下我对于《受戒》的一些感受。
首先我们来说一说本篇文章里出现的爱情故事吧。第一次看到小英子表白的时候还是感觉有些突兀的吧,有一种“欸欸欸欸怎么一言不合就要当媳妇了?”的感觉,可当重温一遍过后,却发现原来前面早有铺垫,小英子隐藏的真的很深啊!而我又开始好奇,一般小说中的人物都是有原型的,那么小英子的原型又是谁呢?于是我便上网搜了一下——
结果却查出了惊人的内幕——小英子的原型很有可能是汪曾祺的初恋!!于是我的脑海里立刻出现了这样一副画面——
在抗战时期,汪曾祺来到寺庙之中躲避外面的风云,却是巧遇了一个让他心思全乱的人。在那远离战火的小村庄,短暂的一个夜晚,对于当时的人来说,是怎样的浪漫啊。
其实这篇文章的爱情线非常简单,颇有一种乡村之间那种毫无杂念的淳朴爱情的感觉。令人向往的简单的美好,两个人朦朦胧胧之间产生的好感,在一点点堆积中终于确定了下来。
下面来谈一谈我在课上讨论的时候听到了一个问题。《受戒》中描写的和尚到底称不称得上是真正的和尚呢?于是我们分成了两个阵营,开始了互怼【误】,向对方陈述着自己的观点。
有很多人认为文中所描述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尚,因为这里面所描述的和尚已经将和尚这一称呼当成了一种职业,他们因为一些需要他们的时候,才会站出来,例行着形式上的东西。这些和尚将佛祖当成了一块招牌,一块为他们换来钱财的摇钱树。本来应该扎根在他们心里的信仰早已经荡然无存。而真正的和尚并不是这样的。同学们纷纷举例说出自己曾去到寺庙里看到的场景,比如到了一定的时间,所有的和尚都会聚集在一个地方一起念经,或是讲法等等。
按照常理来说应该大多数人都会同意上面的观点吧,毕竟信仰是一种精神上的东西,神圣而不可玷污。而我却是支持着另一方的观点,我也有去过大型寺庙,和和尚们一起吃过午饭,看着他们的日常生活。在那时我只是觉得他们和我们就是一类人,有着自己的小圈子,有着自己的娱乐,他们呢只是比我们更加信仰佛祖,更加懂得约束自己罢了。而文中只是把这些具体化了,怎么就能说他们根本不配和尚一词呢?再者说了,文中的和尚在很多方面还是表现出了对于神灵,和各种各样生物的尊敬的,比如他们在杀猪之前,也是会给它做一番祭典的。或许我可以理解他们的行为i,是我也信教的缘故,虽然信的并不是佛教,但在有关这种问题上应该是差不多的。我信基督,可我却在很多时候都违背了所谓的“教条”,也就是人们眼中那些“应该做的事情”,像是和尚不应该吃肉,基督教徒要在饭前祷告之类的。【希望我主知道了这些事情能够放我一马】也许信仰在我看来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它并不是全部。我们也有着在信仰之外的生活。我们这类人只是比那些极为虔诚的人少了一些更深的触动而已。那难道说我有了一些主没有承认过的举动,就可以说我不敬仰他了?显然不是。我也仍然深深地相信这我主,相信着他的存在,相信着他就在我身边。那么在我看来,文中和尚也是如此,只要他们有着一颗向佛向善的心,就足够了。
要说起我为什么会喜欢这篇文章呢。可能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这个故事比较神奇吧,在这之前我很少有看到有拿和尚当作主人公写出来的文章。这一篇一开始的题材便牢牢地吸引住了我,而正当我以为这是一篇正儿八经讲述和尚生活的题材的时候,它又冷不丁告诉我它就是要走与众不同的路线。将那在我印象中千篇一律的和尚写的如此清新脱俗【大误】。这些和尚吃肉,算账,打牌,结婚,这完全颠覆了我的常识。可又在潜意识中与我的认知重合,这让我感到十分快乐而在读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竟是这么可爱的一群人,和我们没什么两样。其次就是这篇文章的篇幅不长,我个人并不是很喜欢看那种一番书页,赫然印着300多页的书籍,所以这种短小的文章就正中我的下怀。
要是听了我的介绍后对于这篇文章有了兴趣,那么赶快去看看吧,真的很有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