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本书,就会有内页、有封面,就会有情节、人物、枝枝叶叶。
01
初读《岛上书店》,有一个情节让我印象深刻。
离异警长兰比亚斯和寡妇伊斯梅在餐厅约会,俩人谈到了平常爱读什么书,伊斯梅借书婉拒警长。
她说:“我选择新书自己看的话,漂亮的封面很重要,我不关心里面有多好,但一点都不想在难看的东西上花时间。我浅薄,我想。”
兰比亚斯警长装听不懂,夸赞她。
伊斯梅更直白:“嗯,我是在提醒你。我有可能是本封面漂亮但不好看的书。”
警长回:“ 不,你这本书上架已经有好几年了,我读过情节摘要和封底引用的话。一位关心人的老师,教母,正直优秀的社区成员,妹夫及其女儿的照顾者。婚姻不幸,可能是结婚结得太早吧,但是也尽了力。”
明明只是一段求爱被拒的常见戏码,却因引入了书的比喻显得妥帖,不流于俗。一个人是一本书,一本书是一个人的世界。这也印证了小岛书店的招牌:一书一世界,让人品味再三。
02
《岛上书店》讲的是一个温情的故事。爱丽丝岛上,A•J因妻子的离世陷入颓丧,珍藏已久的古籍被偷,还有人,给他留下一个来历不明的孩子。
虽然有书本作伴,但A•J不想孤独一人,于是,他收养了那个孩子。随着与孩子的感情联系日益加深,他与周围人的联系也在不知不觉中加强,人生在不经意间走出了另一条宽广大路。
整本小说以书贯穿全文,是书缔结了A•J与两任妻子,与玛雅,与警长兰比亚斯,与岛上众多人的缘分,而这紧密的联系将A•J从孤独崩溃的边缘拉回,构成了一个不可分的整体。
从情节上,整个故事似乎都在昭示:无人为孤岛。但我,独独对另一个主题感兴趣。
03
一书一世界,一人即一书。
书中第一次以书喻人,出现在一个社会福利工作人员身上。它以主人公的视角,写了对詹妮的第一观感。
如果詹妮是一本书,她会是一本刚从箱子里取出来的平装书——书页没有折角,没有水渍,书脊上没有折痕。
据后文交待,詹妮确实刚步入社会,她出身良好,人生平平顺顺,没有大的波折,从事社会福利工作只是幼时对孤儿充满好奇。平装书简要概括人的一生,没有波澜起伏,也不能引起重点批注或折角,詹妮的一生再形象不过了。
初次见面,A•J以对书精准的了解下意识判断了一个人。这样的情形在书中不只出现一次,比如:
前妻妮可,A•J提起她时,讲到的是《待宰的羔羊》——一本悬疑小说。前妻妮可也和这本小说一样,个性迷糊,逻辑不严谨。最后,她连人带车,落湖溺亡。连死亡都充满了悬疑。
爱女玛雅,她出现的章节,A•J想到的是几年前读过的一本书——《咆哮营的幸运儿》。一方面,玛雅和幸运儿很像,被捡到的人收养了。另一方面,玛雅也和这本书一样,在能引起共鸣的时候出现,时机刚刚好。以这本书比喻爱女,也是说孩子是一本好书,值得一读再读。
丹尼尔是一本封面漂亮,情节丰富,能引人好奇的书。
兰比亚斯是一本探案书,充满热血和正义。
……
书不仅能喻人,还能了解人。
想要了解一个人,你只需问一个问题:“你最喜欢哪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