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宇
还记得在我高一那年,父亲送给我的第一本哲思类书籍《智者生存》,每一篇文章都是通过几个经典小故事概括出人生哲理,我沉醉于作者对经典的引用和精辟的总结。
不同于阅读的高考作文书籍,不同于翻看的杂志、报刊。书它承载着历史的年华,看书是每一个人除了睡觉外花费时间最长的事情。
但如果你花费时间去看书反而没什么收获,是最不明智的选择。别着急,推荐一本上周通过碎片时间我所学习的[美] 莫提默·J. 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所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
•阅读是一种能力,把厚书读薄、把薄书读厚。随着年龄情感的增长,每个人的理解力都在显著变化。让信息更好地传达是作者的能力,而在阅读过程中让信息更好地接收是自我的能力。
越主动地去阅读,效果就会更好。越挖深地去阅读,心灵就会升华。
•阅读是一门艺术,源于生活却丰富于生活。清晨在公园看晨报、喝茶时翻翻杂志、饭后读一些经典著作,辩证地看待文字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判断力。
在这里,作者给阅读下了一个定义“真正的阅读是通过独自死磕文字,让理解力逐渐变强而达到自我提升的过程。”
对于文字的认真推敲是对文化的欣赏,更是对作者的一份尊敬。
阅读是一种自发学习的过程,通过思考、分析、想象、类比把书变成我们一生相伴的老师。
•阅读的四个境界:
第一,基础阅读。
能够认识字,明白作者讲的是什么。
第二,检视阅读。
用最少的时间,了解这本书在说什么。
在本书中,作者把检视阅读共分为了两种:“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和“粗浅的阅读”。
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用最少的时间寻找这本书的主题或思想的线索。粗浅的阅读,不停顿,哪怕读到自己看不懂的地方直接忽略掉,把重点放在自己看得懂的地方。
第三,分析阅读。
把一本书吃透,但不一定所有的书都要精读。
在这个大众创新创业的时代,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天使投资”的流程,来学习“阅读”这件事,因为它们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天使投资人的投资流程与规则:
1.不同项目的投资逻辑不一样,投资的第一步是对项目做好分类。
2.接触项目之后就需要仔细研读商业计划书,首先了解这个项目究竟是在做什么,其次找到该项目的商业模式,并推演该流程是否流畅,最后评价这个项目究竟解决了什么需求,并判断这个需求是否为真实需求。
3.接着投资人还需要把创业者约出来面谈,关于商业计划书中的核心点,需要确认双方的理解是否一致。
4.如果项目进行顺利并达成了投资意向,投资人还需要对这个公司进行更深入的调查。
5.等到投资环节已经完成,还需要不断地与创业者进行密切沟通,确定项目进展。
同样的按照以上的流程把它运用到“阅读”上,你会发现我们要对选择的书进行分类。首先了解这本书讲得是什么,探求自己的思想能与作者产生碰撞,然后抓住核心论点看能否达成共识,最后不断地阅读书籍,不断地摄取知识。
面对不同类型的书,阅读方法就会完全不同。分析阅读的第一个规则是:我们最好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而且越早知道越好,在明确任务的同时更好地节约时间。
实用类的书就是在教你该做些什么,或者如何做些什么。理论类的书重点在于传播知识,主要陈述“什么是什么”。
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未解决的。在未解决的问题中,哪些是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骨架,书也一样。分析阅读的第二个规则:能够概括出一个具有下定义的句子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你要尽量简短地说出整本书的内容是什么,不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分析阅读的第三个规则是:将书中重要的篇章列举出来,并说明他们是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的。有一个完善的构架对于读者来说是很重要的,通常我也会通过思维导航图梳理我阅读、写作的内容。
分析阅读的第四个规则: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或者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分析阅读的第五个规则:找出重要的单字,并透过它们与作者达成共识。
我们一般会在书中将一些重要的字标注出来或反复强调,当然还需要做的就是不停地比较上下文来推敲这些重要的单字,直到你确认理解的就是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国考题中的选词填空就正中靶心。
分析阅读的第六个规则:将一本书中最重要的句子圈出来,找出其中的主旨。国考题中已阅读一段话让你选择正确的主旨句。
分析阅读的第七个规则是:从相关的关联中,设法架构出一本书的基础论述。这是最难的,但也可以找出书中说明重要论述的段落。
分析阅读的第八个规则:找出作者的解答。国考题已分析出题思路为优先选择,分析老师所要考察的要点。分析正确得分就高一些,分析错误就成了跑题。依据作者的观点论述文章,并合理加入自己的思想这就是申论之道。
分析阅读的第九个规则:当你都没有明白作者在说什么时,也就没有资格去评判。对于一本书有1000个人读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这就需要大家公平公正的看待问题。
分析阅读的第十个规则:当你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时,要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无理地辩驳或争论。
分析阅读的第十一个规则:尊重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在做任何评判前,都要找到理论依据。在阅读书籍的同时,学会做人是最关键的。
把分析阅读的前八个规则运用到国考中你会发现:你需要在试卷中快速找到问题的答案,并对考试材料进行大致分类。哪个是最核心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如何被论述的?剩下的问题中,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是理论性的我需要作答时引用,哪些又是实用性的摘录在最后的大作文中。
完成了分析阅读的所有规则,但是作者也强调了这些规则是理想化的,没有多少人能真正地用这种方法去读每一本书。无论如何,这些规则只是衡量阅读层次的理想标准。若你是一个好读者,就应该发掘潜力达到你能够达到的阅读层次。
第四,比较阅读。
以一本看一系列,类比提升阅读能力。
作者在对主动阅读的定义是:你在阅读时要提出问题来。书中给出了阅读者需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1)整体来看这本书在说什么?(2)作者在细节上说了什么?(3)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4)这本书和你有什么关系?
你需要找到这本书/这篇文章的主题以及从属的关键议题。需要了解作者自己所表达的个人观点。结合实际论证观点是否正确,我们可以以笔记的形式来对待这些问题,你需要把答案写出来。
•阅读实用型的书
其实分辨一本书是心灵鸡汤还是好的实用类书籍,方法很简单:检查作者是否提出了合理的可执行的,并且效果可检验的方法。
在简书一篇好的实用型文章,“工具癖”的作者会用详细的理论支撑他提出的观点,而不是由一个个“我有一个朋友”类似的特殊案例,来论证他想教会人们的普遍性规则。
任何一本实用型书籍都不能解决该书所关心的实际问题,实际的问题只能靠行动来解决。唯有行动能解决问题,不去改变就失去了阅读的意义。
•阅读想象文学
作者重点强调了两个不要:
一、不要抗拒想象文学带给你的影响力。
二、不要去找共识、主旨或论述。
在你阅读的过程中,你的脑海里就有了丰富的画面。就像我认为的:写作、画画、电影都是相通的,读一本小说就像在看一部电影。要写一本小说,就是在纸上记录你脑海里所构建的任何画面,细节都不容忽视。
•阅读小说
作者提出了一个方法:快速并且全心全意地读,可能读到后面内容或许可以解决你前面的疑问。
我们在阅读小说时要做的,就是不要太在意暂时的疑问,放下心慢慢读下去,自然会车到山前必有路。
•阅读史诗、戏剧
阅读史诗并不是一朝一夕的时间,你需要定一个长期的计划。如何克服语言的障碍,如何在阅读的过程中坚持下去。
作者认为:戏剧的阅读与小说相比,需要我们运用更多的想象力,要假装看到演出的实景。
•阅读抒情诗
作者认为:阅读抒情诗的第一个规则是要一口气读完,不论你觉得自己懂不懂。第二个规则是重读一遍,并且大声读出来。
作者强调,阅读抒情诗时,我们不必去过多了解作者和历史背景,了解一首诗最好的方式,就是一遍一遍地去读它。
•阅读历史书
我很喜欢读历史书,毕竟我想知道我们的过去有怎样的历史,如何一步步发展成为今天的样子。读史使人明智,史书通常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它可以记录卓越的战绩、辉煌,也可以把不美的事情沉溺在风沙岁月里。
我们读历史无外乎是想明白真正发生过什么,通过历史对现在和未来有何意义。我们要带着思想去读,不仅仅把它当成一本故事书。
•阅读传记、新闻
作者把传记分为两类,一是定案本,是为一个人的一生作详尽完整的学术性报告,而且只能为已经去世的人书写;二是授权本,这种传记通常由主人公信任的人来书写。三是自传,自己书写人生百态。
阅读时要保持自己的主观意识,多带一些疑问去读。毕竟每个人的认知能力不同、喜好不同,个人所带的情感就不一样,对于人物就褒贬不一。
阅读新闻时作者强调一定要擦亮双眼,就拿现在来说获取新闻的方式最便捷就是在手机中看各式各样的新闻,你可能不知道这个报道的真实性就人云亦云的帮着传播,反而自己会吃亏。
现在我们要多渠道的看新闻,多从不同媒体处核实事件的真实性。做到有主见的阅读新闻,关心国家大事。
•阅读科学、数学书
能够阅读科学和数学著作或者论文的人,基本都是从业人员。庆幸的是,科学家们一直在不遗余力地为大众生产优秀的科普读物,使普通人也能了解到科学领域的知识。
我们虽不懂那么多的科学知识,但当别人谈论起一些宇宙最基本的知识,你知道一些就不会像听天书一样的感觉无聊。科学技术是推动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主动力,我们更要有人文素养、大国意识,为中国崛起而读书。
因为我自己大学就是数学专业,数学一开始接触你会感觉枯燥无味、怎么那么难理解。毕竟抽象就是数学最显著的特点,但当你学习了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就会站在比高中数学的立场上看待以往所学的定理、公理。
你会感叹原来一个定理的论证需要几位数学家的努力、几个世纪的时间去琢磨、最终呈现的也是两三页密密麻麻的论证过程。
在最后你会发现数学的乐趣是在于,通过从小到大对数学的学习方法建立起的逻辑思维,这种思维潜移默化地指导、影响着你对于每件事的理解。数学虽是一门基础学科,但只要它与别的学科所联系就会有巨大的潜力。
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数学就好比互联网它通过和其它领域的结合会带来一系列的经济价值,自己却默默无闻的奉献着。
•阅读哲学书
一般人们会觉得哲学遥不可及,以致于我初中同学考到北大的哲学系是多么感叹他的思维能力。记得看了他的说说和同学留言都是已哲学的角度论证现实问题。大声感叹:学霸的世界,我们真的不懂!
哲学思考的问题是最接近现实生活的,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以后到哪里去?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道德?只不过,当哲学家们一讨论起来,它们就变得“听不懂”了,这时它才变得“远离生活”。
作者认为:阅读哲学最重要的规则就是积极主动地思考,像哲学家一样论证你的观点。
我曾读过《苏菲的世界》,是因为我高中同桌的推荐。这本书就是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
我感叹哲学的魅力,感叹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当我站在巨人的脚下,我才发现自己的高傲是多么渺小。
•主题阅读
对一个特定问题,寻找大量的证据去分析它,因此主题阅读涉及的书目通常不止一本。
比如大四下学期我们面对的毕业论文,就是主题阅读的例子。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目或文献,已其为支撑点撰写自己的论文。
作者认为在主题阅读时,首先出现的困难是如何确定你的主题。
主题阅读的五个步骤:找到相关章节、构建你自己的术语体系、厘清需要解答的问题、界定和确认议题、分析讨论。
另外作者还强调了两个要点:保持客观立场、有效使用主题工具书。
•阅读的目的和意义
作者在结尾写道:
如果你阅读的目的是想变成一个更好的阅读者,你就不能摸到任何书或文章都读。
如果你所读的书都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你就没法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我们不反对娱乐化的阅读,但是要强调的是这类书无法让你增进阅读的技巧,让你的心智真正得到成长。
我们读书就应该多读经典的好书,反反复复地读一遍遍领略读书的真谛。
读书源于兴趣,源于自己的追求,源于对国家的关心,源于生命的探索。
对于国考中行测的理解:就是在有效的考试时间内通过阅读题目,完成准确笃定的选项。
对于国考中申论的理解:在给定的长篇材料里,快速寻找关键性的词句完成作答。
最后送给11月即将参加国考的莘莘学子,德国作家克里斯蒂安·格吕宁的《快速阅读》所介绍的技巧,祝愿他们在考试中能够学会“舍与得”、付出与收获成正比。
如何快速阅读?1.借助手指,指尖指着要读的地方读,通过强行地提高手指的移动速度来提高阅读速度。2.连续阅读,用笔进行标记。把重点的勾勒出来,方便快速查看。3.再次阅读这些你标记的内容,把手指的移动速度加快,专心致志的走进去。4.在检查时,重复上述的操作用时更短。
孟宇,一个90后数学学生,励志成为斜杠青年。
祝愿自己国考之路扬帆起航,驶向成功的彼岸。
你的每一个❤️,都是对我莫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