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奴》讲述的是一个书生(崔生)代父探病高官朋友(一品)时,偶遇一品家歌女(红绡),红绡对其钟情并大胆暗示。崔生回家后闷闷不乐,被家中昆仑奴(磨勒)开解,终于明白暗示内容,并在磨勒帮助下夜会红绡,并将红绡偷偷带回家成亲的故事。后来一品家认出了出逃的歌女红绡,逼问崔生,崔生全盘托出,并将责任推诿,一品向昆仑奴磨勒发难,磨勒从容逃脱的故事。
这个故事源于唐代,故事的主角,毫无疑问,是昆仑奴。昆仑奴是当时的潮流产物。开放的唐朝当时有许多的外籍人士,昆仑奴也算是其中一种,只是地位相对较低,大约是体格健壮、性情温良的奴隶。故事中的磨勒就是这样的代表,他机智,能够分析读懂红绡的暗示;大胆,鼓励崔生夜会红绡;勇敢,只身杀猛犬;强壮,多次往来背崔生和红绡还有红绡的细软进出一品家的高墙;最后还深知人心,能早早的预料到崔生的软弱,会将其推出作挡箭牌,早早的计划好了逃脱方案,从容离去。故事的最后是有些仙化的,十多年后,崔家有人在洛阳看见了磨勒,面貌还和从前一样。
磨勒,外表是一个底层劳苦大众的形象,但是精神上他是古代侠士的代表。他在问明了崔生的苦恼后,积极推动崔生和红绡的发展,细致地规划了救援工作,有高效的行动了和卓越的技艺。单枪匹马摸入高官家中,杀了凶猛如虎的恶犬,不惊动守卫,会面时给崔生放哨,给崔生出谋划策,安稳地过了两年后,最后事发了还给崔生背黑锅。他有着劳苦大众的善良本质,吃苦耐劳,也有着江湖侠士的豪放作风,乐于助人,锄强扶弱,他代表了劳苦大众向往变强大的内心愿望。
故事中的另一个人物,昆仑奴的主家崔生则是个柔弱书生形象,甚至有些傻读书的书生,红绡的暗语读不懂,做事畏畏缩缩,瞻前顾后患得患失,手不能提肩不能扛,只有颜值还可以,家境还可以,所以红绡对他一见钟情。这也是当时女性的理想对象了。毕竟封建大家族也不靠他一个人养活。但是这么个缺少担当的人,见事情败露,全然推脱责任甩锅,可见作为家庭靠山也是靠不住的。
至于红绡,现在也有不少剧,刻画其作为大胆追求爱情追求自由的典范。然而在笔者看来这也是个肤浅的女子,毕竟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限制了她的眼光。还有些不知所谓的小聪明,向崔生表述的时候用暗语,要是崔生没有昆仑奴不就错过了机会。还有逃离的时候,一些细软竟然让大力的昆仑奴来回跑了三遍,这是带走了多少东西啊。
最后一个角色,一品,是作为故事的矛盾方存在的,他阻碍自由,阻碍爱情,是强权的封建官僚势力。
《昆仑奴》这个典型的唐代传说为我们描绘了义仆这一形象,代表了当时社会对这一群体的需求和看法。而飘渺的结局,也正是当时社会对昆仑奴前景的忧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