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总觉得语文就是背不完的课文、写不完的字,编不完的作文、挨不完的骂。
别看我现在是一位读书博主,小时候的我却写不出一篇像样的作文来!其中有父母的放任、教学的枯燥、内心的漠视以及目光的短浅吧!
如今我已为人母,有幸阅读了大量书籍,在“怎样让孩子爱上语文?”这个话题面前,便不觉得局促了。
看了大量的教育技巧类书籍,归结为一点,就是让孩子由内心深处生发出对语文的喜爱!那要怎么做呢?
由广东省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丁之境老师著作的——《语文之境》这本书中就有很好的范例。
本书隶属于语文教学的范畴,其中蕴藏着语文教学中积极、有趣、充满智慧的教学方式,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借鉴。
书中有一篇名为《赋予大海以曹操的性格》的文章,让我对丁老师的教学方式肃然起敬。
这篇文章中记叙了丁老师教学的一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课上他带领着孩子们解读了曹操组诗《步出夏门行》正文的首章——《观沧海》。
古诗佳作中往往隐藏着古人的智慧与才情,现如今,我们读来只觉朗朗上口,想要深究其中的深意与意境,还得仔细去推敲。
那么要想让孩子们充满乐趣的、像探究宝藏一般去推敲一首古诗,要怎么做才好呢?
丁老师是这样做的。
当他看到孩子们对《观沧海》首句“东临碣石”的理解起了争议的时候,他并没有给出标准的答案,也没有急于否认孩子们的观点,而是让孩子们在课后去探究一下。当孩子们再次进入课堂后,已经看了大量的相关资料,都纷纷抒发着自己的看法与见解。此时的丁老师非常欣慰,因为他从孩子们身上发现了非常热情的求知欲和积极的表达欲。
当通过丁老师一层一层地引导,孩子更加了解了:一首佳作能够传承至今,不仅饱含着优美的文体结构,而且寄存着诗人本身的个性与感情。当让孩子们深刻了解诗人的情愫时,才能达到对诗深层次的感受,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对诗的鉴赏能力以及写诗的能力。
从这篇文章中记叙的课堂教学来看,充分展现了丁老师在语文教学方面的几个鲜明特点:
一、重视对学生生长欲望的激发和呵护。
二、重视课堂生长点的寻找和发现。
三、重视课堂自由宽松氛围的创设和营造。
四、重视学生生长空间的打开和拓展。
五、重视共生共长课堂生态的构建。
丁老师说:“在和学生共同写作过程中,学生在生长,我也在生长。我是这样认识写作的意义的:写作渐渐成了我的生活常态,并且使我实现了突变式的成长。在写作中安顿自己不断奔突的灵魂,让自己变得更清醒、更具张力,也更有希望。”
从“如何让孩子爱上语文?”到“万物生长”和“教育生长”,丁老师的教学理念更为纯粹,只为“生长”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