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这句话是《后会无期》电影海报的标语,看了让人感到无力,而后纷纷想要在电影中找到一些慰藉,看完电影的我们,觉得这句话更像是吸引观众的一种噱头,看完电影只会更加迷茫。
为什么我们懂得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当我们懂得一个道理的时候,却没有根据道理的指示去引领我们的行为,说明了三个问题:一、道理不是好道理;二、你没有懂;三、懂了但是你没有做。
道理不是好道理
很多道理其实是需要放在当时的语境去揣摩的,不是只要是道理你都要完全生搬硬套的。为什么当初读书无用论会引发那么大的讨论热潮,无非举的例子就是现在中国手握大量财富的人群其实学历都不高,买了一套房等于你奋斗10年,社会不断传出这些消息的声音。
让我们回到这些人初始的时间地点,那时候的中国正值改革开放,举全国智力去发展经济,那时候的竞争是比较小的,只要你愿意努力,都能获得不错的收获。当时的中国人学习成绩好的都出国留学了,回来发现房子都买不起,就会形成巨大都落差。
但是反观现在的中国,基础设计完善,行业蓬勃发展,前期都蓝海都市场都变成了红海市场,你需要突围需要有专业的知识,新颖的创意等等,这些都需要基础,如果你不读书,何来都这些优势?
你没有理解道理
”选择大于努力“,这句话是最近经常听说的,选择方向不对了,你做了在多努力都是无用功。但是在我们努力的过程中,我们是不知道我们的选择是否有错,这句话更多的指导意义是让我们时候来反思用到,反思自己做过的路,然后再反过来作用到我们下一次努力的方向。你只有先努力了,你才会有选择的机会,不然你根本不知道还有其他可以选择的方向。
懂了却没有做
经常健身对身体有好处,这个道理我们都懂,也是信誓旦旦地办了很多张健身卡,但是去的次数却很少。因为我今天有点累了,今天我要去应酬,今天我要去看电影。好像当我决定今天要去健身的那一刻,整个世界都在给我出难题。这个时候给自己立下明天一定会去健身的宣言似乎也就合情合理了。
为什么我们会有这种心态呢?第一是因为我们懒,会为自身找借口,第二就是健身带来的正向反馈比较少,没有道理直接证明健身的比不健身的活得久。就跟吸烟的道理一样,只要是这个行为导致的结果不会立马产生,我们总能给自己找更多开脱的理由。
综上所述,其实上面的三点可以可以归结为一点就是:
我们的认知能力受限
因为我们都认知不够,所以我们会把一些鸡汤当作道理去指引我们都人生道路,我们会把自己都懒惰归因于各种外部条件,把真知灼见歪解成我们自己想要的方向。
而解决的方法其实就四个字:知行合一。
知与行从来都是与认知分不开关系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这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话放在这里是最合适不过的。
当我们通过认知去发掘出一个可施行当道理之后,我们需要的是实践。
之前看过一个方法今天分享给大家,比如当大家知道读书是获取知识最好的一种方式之后我们就需要制定一个读书计划,这个时候我们不能像以前一样定一个模糊的计划:比如一个月读3-5本书,而是应该把这个计划制定成:一天读一页书。
看到这个目标大家是不是觉得有点简单,但是当你执行起来当时候你会发现这个计划非常实用。
首先,我们定义了目标:可以执行的最小步骤,放在一天的时间范畴来看,这个目标完全可以执行,放在全年这个时间范畴来看,似乎也并没有什么问题。
其次,我们优化了反馈:正向的反馈是让我们跨越时间执行计划最好的方式,当我们完成了自己设定当目标的时候,我们得到了一个正向反馈,肯定了自己的努力,紧接着我们可以继续完成下一次的计划。
最后,我们赋能了惯性:当我们将每天看一页书的这个计划完成了一个月后,在期间你可能会慢慢发现,看一页书太简单了,我们就会尝试在完成当天任务的时候,挑战每天看半个小时,即使你突然因为有事没有把这半小时的书看完了,你并不会有挫败感,因为你已经完成了最基础的任务。久而久之你发现,一本书很快就被你看完了。
这个就是我对于如果看懂道理并过好这一生的一些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