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台上的那对新人满面笑容,幸福甜蜜的样子,我却并不觉得有多羡慕。那是我一个远房表姐的婚礼。
表姐今年28岁,身材窈窕,长相中等偏上,梳妆描眉一下还是个很养眼的美女。知名大学毕业,在她家乡那个二线城市工作了3、4年了,工作稳定,收入据说按二线城市的标准还算不错。年纪不小,谈婚论嫁的对象却迟迟不见,几年前家里就急着她的婚事,今年终于是结婚了,也算是了了长辈们的一桩心事。
关于姐夫,我也是到了婚宴现场才第一次见到,身长175,相貌平平,至少穿着结婚礼服也并没有觉得太帅气。年纪比表姐大了两岁,刚满30,是一家餐饮门店的大堂经理,收入比表姐略高了一些。至于能力,总觉得还像个大男孩,依赖着父母。按照当地习俗,婚礼的第二天,娘家人要去男方家里探亲,迎宾待客时看着他手忙脚乱又有些木纳的样子,我实在很难想象,这个男人已经到了而立之年。想到表姐配了这样的郎君,也不禁觉得有些可惜。
和表姑交流的时候发现,原来表姑和姑父对这个女婿也并非十分满意,觉得他像个大男孩,还太依赖着父母亲。然而,问及为什么同意了这门婚事,表姑只说了一句:“觉得各方面条件都差不多,也就同意了,过日子嘛!”
差不多。我在心里重复着这个词。
所以,如果差不多就可以将就着在一起,一辈子?
表姐之前并非没有过男朋友,表姐更中意的有,条件比姐夫好的也不是没有。然而最后都被表姑“一票否决”了,或是嫌人家是外地人,或是觉得家里条件不般配。最后一来二去的,耗走了好几年的青春,表姑也急了,托人做媒,表姐相亲见到了现在这个姐夫,两人还算情投意合,相处了半年,便结婚了。然这次,表姑就是对姐夫再有再多的不满意,也只能不言语了,想想,都还差不多,就算了。
类似的故事我并非第一次听说,先前大姑姑的女儿结婚时,亲戚间也流传过类似的八卦。大表姐的第一个男朋友长得帅气,工作能力很强,公司要外调他去美国一年,他原本想在国内和表姐结了婚,一起出国的,最后只因大姑姑的一句反对,两人就成了陌路人。后面的故事就和上一个故事很雷同了,表姐年纪大了,姑姑给找了一个年纪差不多,收入差不多,家庭背景差不多,总之各方面都可以用差不多形容的年轻人来和表姐相亲。如今,结婚也有2、3年了。
又岂止是我们家如此,你说有多少人、多少婚姻都僵持在差不多三个字上面。
我突然想起小时候学过的那篇“差不多先生传”。
差不多先生凡是都只要差不多,不想太精明。红糖和白糖差不多;山西和陕西差不多;千字和十字差一撇,差不多;八点三十开和八点三十二开差不多,只是火车不会多等他两分钟;最后的最后他觉得活人和死人也差不多,做人不必太认真,说完话就此咽了气。
世人称赞差不多先生事事想得开,有大智慧,却最终都成了懒人。
而今那些说着差不多,匆匆步入婚姻的人们,也不都是打着差不多的名义来掩盖自己的懒惰吗?他们太懒了,不想再苦苦追寻一段恰如其分的感情。他们太懒了,不愿意忍受宁缺毋滥的寂寞。他们太懒了,不希望成为别人眼中的异类。所以,当他们追寻了几段无果的感情后,便赶在和别人差不多的年纪,找了一个差不多的人,步入了差不多式的婚姻,最后,过着都差不多的生活。
差不多也不是不可以,太过精准的生活并不美好。然而我始终觉得,终究会有些事情必须要准确无误才好,比如火车的发车时间。再怎么为人豁达,凡事想得开,也应该知道活人和死人还是没法差不多的。
在我看来最好的婚姻,不是差不多,而是刚刚好。
刚刚好志趣相投。
刚刚好彼此爱慕。
刚刚好携手一生。
不知道表姐婚后的生活怎么样,听说小两口都还过得挺悠然自得。在长辈和大多数旁人看来,这便是不错的生活了。只有我在一边庸人自扰的默默觉得有点可惜与不足,不知道表姐自己的内心深处究竟是怎样的感触?
我这个“刚刚好”的理论,也不知道能坚持多久。也许要不了多久,我也会像表姐们一样,在“差不多”的年纪,嫁给一个“差不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