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为了帮一位老同学写篇关于展览的稿子,去了天津自然博物馆看展。
展览的名字是《丝路画意——戈沙丝绸之路版画作品展》。
版画,几年前在中国美术馆看过,记得是一位美国画家的画展,现代派,没看懂,也没觉得好看。
这次听说是版画,也没抱太大期望,没想到却超出预期。
丝绸之路风光,早有耳闻,尤其是看了纪录片《河西走廊》,更是神往。
何时能成行还未可知,这次却从戈沙老师的版画中瞥见了大漠风光、丝路风情。
尤其是看戈沙老师的文字介绍时,被他的两句话吸引了。
“最好的东西,就是当你已经离开了它,而它仍然活在你的心里。”
“艺术是我的生活,生活是艺术的生命,我不奢望人们热爱我的艺术,而是希望人们通过我的艺术更加热爱生活。”
这是真正的艺术家的心声。
很多人说艺术无用,生活离艺术太远。
其实,艺术就是一种输出,用心感受就好,没有门槛。
我们普通人,也可以有点输出型爱好,这些爱好能够拓展人生体验。
刷手机、追剧,只有输入没有输出,而写作、绘画、摄影等,就是输出型爱好。
即使只是自娱自乐,也没关系,日积月累,这些输出会让生活变得充实,也许还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戈沙老师童年贫苦,却自幼喜爱美术。
1948年,18岁时,从长春徒步千里到当时的北平,读北平艺专,师从徐悲鸿先生。
要知道那是战争年代,孤身求学,九死一生,这是何等的勇气!
1951年毕业,主动要求到大西北工作,那时的大西北可不是现在的旅游热门之地。
期间走访戈壁沙漠、丝路古城,决心将一生和戈壁沙漠结合在一起,改名为“戈沙”,以示追求。
这是又一位抬头看月亮的艺术家。
看他的作品,既能感受到丝路古道苍凉壮阔之美,又能欣赏到异域文化的绰约风姿。
山川、古城、胡杨、骆驼、佛像……写实与写意并存,形与神兼具,荡气回肠,美不胜收。
戈沙老师的心愿达到了,一个偶然的缘分,一个普通的观众,因他的艺术作品而心潮澎湃。
想起以前有位同事说过,在西安看到兵马俑的那一瞬,眼泪不由自主就流了下来。
也许这就是历史、艺术这样璀璨文明的魅力,跨过千年时空,仍能带给人冲击和震撼吧!
逛完自然博物馆,又顺道逛了市民广场,看到了天津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大剧院、科技馆都什么样儿。
天津的文化场馆都建得扎堆,统称为文化中心。
滨海新区也是这个原则,滨海新区文化中心包含图书馆、科技馆、美术馆,都在一座建筑内。
这种规划,在北京是不可想象的,也不知其他城市是怎样。
市民广场,好多老年人在滑轮滑,看架势相当专业。
文化中心广场超级宽敞,遛弯看风景的人不断,一圈走下来那是相当锻炼身体。
市民广场街对面还有一处不知名的绿地,想着大老远来一趟,多逛一点是一点。
公园不大,但是设计得错落有致,移步换景,晚秋夕阳,处处皆美。
园林工人也不容易,天色已晚,还在割草。
在树下看到之前在泰丰公园看到的植物,花瓣一样的东西已经裂开,露出了小红果。
正仔细端详,一阿姨过来问我,“姐,这树叫什么名?”
我回答说之前查过,但是想不起来名字了。
阿姨说,疫情原因都很久没来了,没想到树都结果了,感慨了几句,一个人走了。
听着有点心酸呢,疫情隔离,年轻人有手机玩儿,不觉孤单。
老年人不会上网,肯定觉得很冷清。
上了地铁之后,百度识图了一下,好想去告诉阿姨,这叫白杜。
一天下来,发现只要出门,总会有各种小惊喜。
这惊喜可以是馆内忽然飞过的麻雀,可以是河边飞舞盘旋的海鸥。
可以是一段悠扬动听的旋律,可以是景观灯一齐亮起的瞬间光芒,还可以是陌生人的几句闲谈……
一切,都如此美好!一切,也都记在心间!
(视频、音频版阅读,请移步微信公众号:一点五倍速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