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周的导师培训,观看ppt的演示,其中演示的一个事例是有关与心理暗示的题材,所以今天我就说说心理暗示。
首先先百度科普下,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心理专家郝滨先生认为心理暗示,是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 它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
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从心理机制上讲,它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这项内容。我们在生活中无时不在接收着外界的暗示。比如,电视广告对购物心理的暗示作用。
分享几个事例吧:
火车过身:有几个大学生与一名年轻人开玩笑, 把他的双手和双脚捆着, 再把眼睛蒙住, 然后抬到一段已经废弃不用的铁轨上。当时, 这名青年并不知道自己卧伏的铁轨已经废弃, 而此时远处正好有一列火车呼啸而来, 又飞驰而去, 青年挣扎了两下, 便不再动弹了。当那几个大学生给他松绑时, 却已发现他断了气。
望梅止渴:三国时期,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时值七、八月间,骄阳似火,万里无云,士兵们口渴难忍,行军速度明显变慢,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然体力不支晕倒在道旁。曹操见状,非常着急,心想如果再这样下去,部队根本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战斗力也会大大削弱。于是他叫来向导,询问附近可有水源?向导说最近的水源在山谷的另一边,还有不短的路程。曹操沉思一阵之后,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然后很高兴地转过马头对士兵说:“诸位将士,前边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红红的,肯定很好吃,我们加快脚步,过了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不禁口舌生津,精神大振,步伐加快了许多。
安慰剂效应:某人到医院就诊,诉说身体如何难受,而且身体日渐消瘦,精神日见颓丧,百药无效。心理医生检查发现,此人患的是“臆症”。于是对他说:“你患的是某某综合症。正巧,目前刚试验成功一种特效药,专治你这种病症,保证三天康复。”打针三天后,求治者果然一身舒坦出院了。其实,所谓“特效药”,不过是极普通的葡萄糖,真正治好病的,是医生语言的暗示作用。
“罗森塔尔效应”:这在教育学界较为出名,又叫期望效应。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罗森塔尔和雷诺尔·贾可布森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在实验中,他们随意抽取一组一年级学生,尔后告诉这些学生的老师,这些学生经过特别的测验被鉴定为“新近开的花朵”,具有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无穷潜力。以后,师生们在各方面对他们另眼相看,他们也不知不觉受到感染,自尊心、自信心倍增,分外努力。结果发现,当教师期待这些学生表现出较高水平的智慧进步时,他们果然在一段时间后取得比对照组学生高得多的智商分数。研究者解释说:这些学生的进步,主要是师生期待的结果,即该效应就是由对教育对象的尊重、信任、热爱和对其更高的人际期待而产生的神奇功能。可以看出,教师和管理者的信任、期待、赞扬和赏识等良性暗示所起到的巨大的积极作用。
最后总结:心理暗示对人的影响非常大,自我否定与自我肯定所产生的效果差距会非常大,所以不过是工作还是日常生活,都应该自信并充满正能量,才能更好的达成自己的期望值。最后提一句,不可盲目自信,自大的心态也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