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出了本书叫《刻意学习》,市面上其实还有一本书叫《刻意练习》。最近我读了这本书,发现了其中一些好玩的的地方,今天写文分享:
移除
(图 1 《刻意练习》与《刻意学习》)
1.刻意练习的核心在于心理表征的建设
心理表征是什么,书上给了诸多篇幅解释:
“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情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
说得直白一些,心理表征就像你在内心世界里建模,构建一套体系,与外部世界构成了映射关系。心理表征的专业度越高,你的水平往往也会高。而借助心理表征,你的刻意练习也会得到很好的引导。
而具体到领域,作者认为不同行业的细节具备差异,没有给出心理表征的清晰的顶层定义。但是我认为这方面还是可以探索的,再往下探索就需要借助一些数学上的知识了。
如果你把心理表征当成一种代数结构的话,不同领域的心理表征之间可以看成是在不同的代数结构之间构建运算关系。关于这个“心理表征”的心理表征,我认为还是可以细化的。
围绕着心理表征,作者接着开始探讨刻意练习的概念、标准以及在不同的场景下的应用。
2.刻意练习的本质就是持续行动+刻意学习
在书中作者总结了刻意练习的特点,我提取其中几个要点这里总结一下:
(1) 要在舒适区外练习,且有明确的目标
(2) 要有意而为,带脑练习,不要放水从而成套路
(3) 要能感知到自己的正确与否,以此为反馈进行修正
(4) 通过刻意练习形成心理表征,心理表征又反向辅助刻意练习
(5) 刻意练习具备复利属性,可以在进步的基础上再进步
如果你读了我的《刻意学习》的话,你会发现我的文章中也包含了类似的观点,只不过会以不同的形式出现,也就是所谓的“心理表征”呈现。
但是如果要说到本质上,我认为刻意练习其实可以拆解成两个更细的概念,一个是持续行动,一个是刻意学习。二者其实是等效的,而且,书中说的“心理表征”,其实就是“学习系统”。学习系统的概念在我的书中有述,更详细的在成长会的每月成长课中,也有 3 个多小时的课程做分析。
注意《刻意练习》书里有一个关键点就是,“最杰出的人,练习时间最长”(P121),里面提到“对提高演奏水平重要的大多数因素,恰好也是需要付出艰辛劳动,而且并非那么有趣的因素(P122)”,“我们并没有发现什么捷径(P124)”,“最杰出的人是那些在各种有目的的练习中花了最多时间的人(P125)”。
这里说的其实就是“刻意练习”中的“持续行动”部分。你想想,假使你知道刻意练习这个概念,但却不持续地“刻意”,你觉得会有效果么?当然我相信有一部分傻白甜的学习小白真的天真地以为知道一个神秘的诀窍就能有进步,这也是他们持续当小白的重要原因了。持续做小白也是持续行动,值得学习。
所以在我的认知体系中,我把行动这个概念从“刻意练习”里拆解出来,“刻意练习”本身是包括行动的,但是我认为行动的重要性需要突出体现,所以单独提出一个“持续行动”有利于学习者的理解。
那就是:行动是很重要的,不做事那就连根毛线都没有!!!
至于怎么行动,如何才能持续,我引入了“行动系统”的概念,这个在《刻意学习》一书里面有介绍,这里不表。
接下来,“刻意练习”中的“刻意”部分以及“心理表征”部分,其实可以纳入到“学习系统”中,学习系统我拆解成四个方面(参见《刻意学习》P092),其实也能和刻意练习一书中的要点对应上(参见本节开始的部分)。
在我的认知中,我把“持续行动+刻意学习”组合在一起使用,就可以推出我们个人成长进阶的曲线。
移除
(图 2 持续行动与学习的双系统进阶图)
这张图我在《刻意学习》线下课上会重点阐述(想参加线下课的在文末报名……)。我认为我这个正交的体系,比刻意练习的表述更简洁,我对此还是比较满意的……
在《刻意学习》一书中,我还放了一张成长双系统的图,如果你要能做到“持续行动+刻意学习”,那你必须要有一套“行动系统+学习系统”的支撑,而这两大系统合璧才能给你提供成长的可能性。请注意下图中的最底下一排的小方框,请自行在《刻意练习》一书中寻找对应的心理表征。
移除
(图 3 成长双翼:行动系统与学习系统)
我仔细读了一下《刻意练习》书中关于刻意练习的论述,书中列举了许多在音乐、医学、围棋、数字记忆等方面的例子,我意识到在过去十多年我的求学生涯中,类似的理念已经在学习生活中用到了,而且也取得了成效。把计算机和英语学好了,做了社群出了书,也可以算工作成果。
但是书中举的例子异域风情有点重,我来再举一个我的读者更熟悉的例子,翻译/口译的训练学习(以下统称“翻译练习”)。
在翻译练习中,你需要做的就是,首先要保持稳定的训练量或者练习量,这是“刻意练习”中的“练习”部分,也是“持续行动”中的“行动系统”部分;之后,对“刻意练习”而言,你需要建立的就是“心理表征”,这包括:
(1) 基本词的用法与译法
(2) 短语与短句的处理方式
(3) 句式的处理(中到英和英到中的异同)
(4) 特色语言的二阶转化
(5) 领域知识表达
(6) 两种语言的熟悉程度
(7) ……
以上都涉及到翻译领域的“心理表征”,但是用我的话语体系,本质上就是“学习系统”的建设。其他细节还能展开讲,但是限于篇幅,就只先说这么多。
你知道为什么我能同时学计算机和英语翻译了么,因为本质上学习系统是相通的。用《刻意练习》这本书的话语就是,“心理表征”的相似性;用《刻意学习》的话语就是“行动系统”做的好。
其实本文本部分,我在做的事情,也是心理表征的建设。
3. 什么决定了两本书的差异
整体而言,我认为在理念上,我在《刻意学习》中的思考质量不会比《刻意练习》差,在认知上至少是不落后的。但是在表达上,有很多地方可以大力借鉴与学习。
《刻意练习》的两位作者是国外的专家学者,有多年杰出人物的研究经历或者丰富的领域科研经历,而且年纪也比我大,因为杰出的必备的代价之一就是时间积累的长度。所以比你牛逼的人往往比你老。注意,我不是在尝试去比高下,而是在应用《刻意练习》里的原则,在和“大师”作对标从而形成反馈,你看我正在现学现用,指导自己的思考。
另外,在《刻意练习》一书中,有大量的案例、数据以及丰富翔实的故事,这些都是多年工作的积累。当你在一本书中,把观点嵌入到一个又一个例子中,用故事把道理反复强调,对大众读者而言是相对友好的形式。
但是我个人的阅读而言,往往更喜欢思考密度大一些的文字。相比之下,我自己的书没有做这方面的工作,如果我再把一些案例、论证以及引用做积累,那同样的观点,通过更错落有致地方式展现出来,这样受众面也许会更广一些。明确了这一点后,第二本书的方向,也就更有谱了。
4. 小结
我认为两本书有共同之处,也有各自的特点。但是最关键的一点在于,无论哪本书,都是作者自己的实践产物,都是自己的“心理表征”或者“学习系统”,而要达到这个效果,不管是“刻意练习”还是“持续行动”都是不能缺少的。
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去论证《刻意练习》与《刻意学习》的好坏,而是要展现,你如果不做点事情,那除了能打打嘴炮,什么都不属于你。
*****《刻意学习》线下课火热报名中 *****
11.25 在南京,12.02 在北京也可以报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