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完李恺婧老师的《雾在哪里》这节课,我被李老师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那么的自然贴切所惊叹,信息技术在李老师的运用下就像课堂施了魔法,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如:教师将“房屋,街道,桥梁,一切,甚至”用“雾”遮住,让学生用吹的方式将这层“雾”吹走,感受“风吹雾散”。学生一个一个都鼓足了劲的吹,课堂生动有趣;
再如,学习完“房屋,街道,桥梁,一切,甚至”这几个词,进入到下一个环节是朗读由这几个词组成的句子,教师神奇的一握手说“李老师把它们都收到我的手中”,这些字随之消失,再一松手“并到一个句子里去”,这时屏幕闪出由这些词组成的句子。
教师生动的语言,适时的手势动作,加上课件恰到好处的呈现,配合电脑中魔性的声音,让沉醉中的我不得不佩服李老师精心的设计与教学的智慧
四通八达就是“街”,“街”这个字的含义,我相信这节课后孩子们一定牢记在心。教师在教授这个字的含义的时候并不是直接灌输,而是先让学生观察了古代“街”字的构成,接着运用“擦除”功能,呈现图片等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一下就明白了“街”这个字的含义
对于这节课,身为数学老师的我也提提几点自己的建议。
1、
这道题教师让学生通过朗读选择正确的答案,1、2、3都有同学选,而选3的同学占大多数,正确选项4没人选,与学生交流讨论后,学生已经明白了1和3选项都是可以的,然后教师进行了“二次作答”,可还是有大部分同学选择了3选项,少部分选择4选项。究其原因,其一可能是教师的问题中是问“哪一句是正确的”让学生以为只要选一句;其二可能是孩子不理解“答案不止一个”的含义或者是很少接触这类题目,思维定势以为一定要选出一个正确的句子所致。若将题目改成“哪个选项是正确的”,并对4选项加以说明是否效果会更好?
2、
这个环节教师让学生齐读句子感受自信的雾,霸气的雾,淘气的雾,再根据学生齐读的情况纠正学生错误的读法。我的感受是学生的齐读有读出节奏与轻重,但是雾的各种形象却感受不深,是不是教师能够先给个示范,让学生能够从教师的朗读中感受自信的雾,霸气的雾,淘气的雾,再学着读一读。
3、
在教学“屋”和“岸”字的书写时,教师先学生自己临摹写一遍,再自己写一遍。教师收集学生的作品拍照上传,同学们通过观察学生作品指出应该将字写正,接着教师再让学生观察这两个字的正确写法,从中发现“左上包右下,伸出大长腿”这个规律。在此,我的困惑是,既然教师已经有收集学生的作品,是否应更充分的利用,在学生作品中找到将这两个字写成上横长下横短的情况,即没有“伸出大长腿”的情况,与正确的写法进行对比,从中发现应该如何写才能更好看会不会更好点呢?
感谢有机会能看到李老师这节课,让我再次感受到了信息技术的魅力,也触发了我的教学思考。为了更好的教育,我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