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小英···”,傍晚的院子里又响起了一阵熟悉的呼喊声。搬进这个大院快两年了,这个声音我再熟悉不过了。透过窗台,再冬季灰暗的傍晚,路灯恍惚中我又看见了那个清瘦的老人,她一手拿着小板凳,脚下的步子并不利落地走着,也许是体力不够,她将板凳放下,坐在上面休息起来,我看不清她的脸,只是隐约觉得她身体倾斜,朝着前方的路口望着,歇口气又唤起了“小英”。
这不是第一次,反正最后小英总会出现,被邻居提着出现在老人面前,或者不知从哪里突然自己跑到老人面前。然后而来的是邻居的各种规劝,叫小英听话,不要让老人担心,你一言我一语的宽慰老人。最终小英都会嘟囔着嘴巴跟随老人回家。
我与这位阿婆也再院里偶遇几次,看上去八十多的年纪,即便这个岁数个子也还是很高,没有一点驼背,利落的银色短发总让我联想年轻的她大概是位风姿卓越,雷厉风行的女子。跟再她后面的,还有一个胖胖的女子,明眼人一眼就能感觉到她异于常人,用“很胖”来形容她也不过分,眼睛里是一种轻佻的笑意,给人一种愚钝的感觉,衣物也不符合她的年纪,没有丝毫美感,甚至可以是用邋遢形容,她似乎不愿意紧紧挨着母亲,碰见过几次,她们总是隔着1~2米的距离。老母亲一脸淡然的表情,腿脚不灵便但却让人感到一股气质,女儿却嘴里嘟嘟囔囔,走路也东摆西晃,极富对比的两人,再这个院子很难不让人注意。
小区里的小卖部是这个小世界八卦的中心,一年下来关于这对母女的三言两语也足够我平凑起对于她们的好奇。
老人当年确实气质非凡,嫁给一位名望颇高之人,再属于他们的那个时代,谁家都是几个孩子,她也不例外,只知道除了这个女儿她还有两个儿子,后来也都一一成才,唯独这个女儿,不知什么原因再很小的时候脑子坏掉了,所以变成如今这样。没有一个人会觉得这样一个脑子有点问题的女人会适合婚姻,但当年就是再老人和她丈夫的庇佑下,她真的又了个归宿,还生了个女儿,然而这些人如今都没有陪伴在傻女人的身边。听说取她女儿的人完全是因为老人夫妇能够从经济和事业上都给予他极大的帮助才做他们的女婿的,后来老人的老伴去世得早,那人便带着尚不知世的女儿决绝的离开了。
故事听到这里,感觉像是个很现实的悲剧,之所以说它是个现实悲剧不是它让人感觉到多悲伤,而是它发生在你身旁,让你唏嘘人性,又让你无从指责。父母出于爱想要为痴傻的小英寻求一个正常人应该又的归宿,男人出于生活中的利益权衡,选择以这样一种手段为自己铺开前方的道路,听着觉得他势力,但又觉得不过人之常情,无可奈何。岳父离世后男人的离去只不过证明他缺乏担当,但为着无辜的女儿着想,不愿意让一个“疯女人”给女儿留下任何阴影,不愿意再这没有爱,也没有利益的婚姻里继续挣扎又何尝不是一种人之常情。小英值得同情,女儿也值得同情,但我必须表明我的同情是建立再尊重的基础上的,因为“同情”这个词很敏感,我不愿意将它与任何贬低人格自尊,只为满足彰显自我良善的恶劣行径挂钩。
男人是不值得同情的,且应该忍受人们的指点,并不是因为他因为利益的趋势而取了小英,而是他没有作为男人的担当去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
后来的故事里,就只有小英和母亲,八十多岁的老妇和痴傻的女儿相依为命,听着也像是惨淡的人生。原本应该享受天伦之乐的老人承担起抚养女儿的责任,人老了自然力不从心,对于女儿的诸多异于常人的古怪行径她也只能忍受,出于血浓于水的亲情,还有那身傲骨她绝不允许女儿成为别人口中的疯子。尽自己全力去约束她的行径,活得也是异常艰辛。记得一次寻得小英后,老人对她痛斥道:“你让我放点心好不好,我也是八十多岁的人了,我能守得了你几年?我走了你可怎们办哟!”,她情绪激动得一反常态,我差异她这个平常波澜不惊老人居然此刻在街坊面前做了她肯定认为很失态的事情。仔细想想这又是一种人之常情,如此看重颜面之人在内心巨大的忧患下也会有爆发的时候,这种忧患是因为爱,以及这种爱无法支撑起的女儿的整个漫漫人生,它将随着时间的积累加深,而对于这位老母亲又毫无办法。其实我倒不担心小英往后没有母亲的生活,毕竟在这样一个社会里是不可能把她丢弃一旁不闻不问,我只是会内心酸楚,因为没有了老人,傻傻的小英就真的没有了普通的人生,她将被标签化,成为一类特殊的人。
这是一个平凡且真实的故事,也许被我叙述得枯燥无味,我仅仅只是相表达一些困惑,一些思考,一些感动,关于人性的无奈,关于真实而沉默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