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案例
老公命令儿子全全去洗漱,因为他一直期望:下一个命令,孩子能够立刻执行。
全全不愿意,想先去游园会。老公批评指责了一通,然后走开了。
全全很生气,眼看空气中马上就要弥漫愤怒的气氛,黄妈妈(黄晓燕)抱过孩子,亲亲他。全全还在气头上,不愿意。黄妈妈说:“妈妈爱你,宝贝!只有抱抱你,妈妈才感觉好一些。”
感受到孩子情绪平复一些后,黄妈妈继续说:“宝贝,妈妈发现你有些生气,有些伤心。是因为你很想玩的时候,爸爸要你先洗漱,你希望爸爸能够尊重你的想法,对吗?”
全全说:“其实,我也不一定要现在去游园会。我可以先洗漱完,等有时间了,比如,睡觉前、明天,都能去游园会。”
黄妈妈继续温柔地摸摸他的头:“宝贝,你希望好好沟通、有话好好说,对吗?那么接下来,你想做什么让彼此感觉更好呢?
全全:“我可以现在刷牙,晚点你帮我跟爸爸说说,让他好好说话,不要总是命令我,可以吗?”
黄妈妈心疼又欣慰地抱紧他:“谢谢你,宝贝。你自己已经安排好时间了,还愿意给爸爸时间,还想到了缓和你和爸爸关系的沟通办法。相信,这种为幸福努力的态度和行为,一定能让我们收获更多的快乐。”
朱教练思路讲解
怎么说,孩子才会听?如何说,才能赢得孩子合作?为了达到目的,就可以运用“55-38-7”法则。该法则认为,在沟通的信息中,有55%的意义来自视觉的身体语言(仪态、姿势、表情);38%的意义来自谈话时的声音(语气、声调、速度);只有7%的意义来自说话内容(遣词用字)。在上述例子中,其实并不是“刷牙”这件事本身的问题,而是“快去刷牙”“现在就去刷牙”“赶紧刷牙”……孩子接受到的是命令、要求、强迫等,觉得自己不被尊重,激起了反叛情绪。其实,只要平静地坐下来,让孩子认真聊聊他的想法和感受,或许就能找到答案,父母要耐心地带着爱去挖掘。
摘自朱艳丽老师家庭教育书籍《24小时高效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