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城三月
“观其外表,知其内心。世间百相,墨重彩浓。忠奸正邪,图案来辩。平常难寻,台上显现。”现请你来猜一物,没错!就是它——脸谱。作为我国戏曲独有的,在漫长岁月中,脸谱文化随之孕育成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打下厚厚的积淀。
•精雕细刻,从善如流
孙義,1940年出生于北京,现为北京戏曲博物馆脸谱研究会会员。父亲孙里是北京曲剧团创始人之一,因深受其父影响,酷爱京剧脸谱艺术和戏曲人物工艺制作。
走进孙老家中,随处可见他的脸谱作品,精致传神、栩栩如生。尤其是墙上那只“十二生肖脸谱时钟”,融合了属相、时辰与脸谱元素,俨然是文化的饕餮盛宴。“每个生肖都是一折戏,每一笔道,每一颜色都得严格照章办事。”孙老如是说。
孙老的脸谱,无论托胚、底模还是从构思到绘画、装饰,都是靠自己琢磨的。探寻的过程道阻且长,其中为改造原来陶胶材料,孙老四处打听,几乎翻遍了整个北京城。终于独创出石膏加丙烯颜料的方式,使脸谱既易着色,又能长时间保持其鲜艳度。谈及此孙老神色矍铄,侃侃而谈:“软模一两个可不够用,但最常用的就是两套,一套是较方的脸型,画花脸;一套是鹅蛋脸型,画旦角。我以往的作品里,一幅最多有20个造型。我是完全按照传统的做法,工序繁复,每个花脸背后都有故事,都是种文化的传承。”
•人生如戏,从一而终
传承一词,曾多次被孙老强调。然而,现实却总给他当头一棒。身为民俗协会的成员,孙老始终秉承着将国粹传承的使命,曾在美术馆附近租下一间店铺。“我想把老祖宗的玩意继承下去,发扬光大不敢说,起码不能断在我手里头……”孙老回忆曾经,难掩失望之色,“沙滩那边,大多来的是外国人,开价多少都行,直接拍钱!要不就是些学美术的学生,太不景气了,根本撑不下去。”当一腔热血付诸东流,仿佛一桶冰水浇灭了他的激情。有手艺却传不出去,孙老心理憋得慌。他表示,“我已经很努力了,时间、精力、金钱都付出了,可连个’声响’都没有。”
生活就像渲染脸谱,浓淡有致。有人这样描述“小小盔头一点红,浸湿心中不舍情”,传承就是孙老心中那一点红。于他看来,中国正处于“怪圈”之中,市场被外来文化填得满满的,而传统文化却像空巢老人,苦苦等待子女归。不可否认,文艺市场需要经济的带动,但当全社会只向“钱”看时,一味逐利化的财富,古老文明必将走向陨落。“京剧没个十年功夫上不了台,而歌星一夜成名。你说那些考表演的、能挣钱能出名,谁还来学戏?”孙老清楚,他的执着、坚持远不如一则选秀广告管用,“把艺术排挤到商业圈,昧良心的事我不干。一个脸谱要几十道工序,节约成本、偷工减料的事我干不了,’真正的东西’百年不衰!”
•虚若怀谷,不忘初心
“人们追求的不都是那个吗?”孙老指着另一只挂钟说,“福禄寿禧……”这也是孙義老人的早期作品——集合脸谱元素的挂钟。外圈是五福捧寿,内圈是天干地支,表盘底案是寓意福寿的蝙蝠与铜钱造型,表针分别为金色龙凤。作品中集合了人们对一切美好的追求,然而孙老却指出:“福禄寿禧都是外在的,还得看德。没有德,干哪行都不行,坑来坑去,最后坑的还是自己。”
再多的打击与不公,在孙老看来都是历练。越是优秀的,越值得考验,越是值得的,越需要牺牲。传承之路不好走,绝非无路可走,还是那句话:苦心人,天不负;唯不忘初心,方得终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