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理想主义者——尽管我曾一度拒绝承认。但事实就是如此,我越是排斥,越是发现自己的天真和乌托邦式的幻想,它们与这个现实世界是那么地格格不入,而我却控制不住地在心里创造一个又一个理想的世界。
最近我买了不少书,从15年到现在买的书不尽其数了,但是真正看完的又没有几本。家里到处可见一本本崭新的书,三分之一的地方夹着一张书签,那是我上次读到的地方。而那之后,我便再也没有时间去读它了。
我跟老公说,以后家里要有一间书房,好让我静下心来看书写字。生活永远是快节奏地进行着,时时刻刻要看别人的脸色,只有在写字的时候、看书的时候,我大概才能是我自己。而我需要一间书房,需要一整面墙的书架,把我长久以来搜集的各种书分门别类,看过的杂志再看一遍,三毛与荷西的爱情再回顾一遍,那些翻了一半的新书再重新看过一遍……
现在大概是换了新工作不适应的缘故,每每周末的时候便开始不愿意拿起手机,大脑也似乎在刻意回避去思考接下来的路。过去一年紧张但有序进行的人生,如今遭到来自自己和四面八方的否定与质疑,有人鼓励我,有人怀疑我,有人支持我,有人拒绝我……生活总是这样,没有裂缝不算是生活,没有隔阂不算是感情。
书嘛,只是逃避的一种方法,可是再逃避,该来的总是要来的。
我想起小时候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就是书店,还记得有一年过年串亲戚路过书店,看到一本包装精致的书,原版是英国。书里的故事如今想起还历历在目,还记得当初为了找一本书,穿梭在一间间拥挤的小书店里。
那时真是快乐,想要买很多书,却因为囊中羞涩只能选最需要的一本。其他想要的么,只能一直停滞在书店里,一段一段地把故事看完,直到店家满脸不悦地提醒:要关门了。
如今想想,那时候真是快乐又心酸。
现在想心酸都没有了心酸的地方,商业的味道充斥着大街小巷,我也是推进商业化的一个幕后推手,无论我的力量多或少,但终究我成了一个恶人。
再回首过去的文学典籍,那些言语间流露出来的情感,仿佛故事就真正地发生在眼前。他们后来被翻拍成电视剧、电影、话剧,一遍一遍地演绎着故事里的精髓。可现在,大众追捧的文章里到处充斥着恶俗的言语,文字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但如今的文字仅仅停留在生活的表面,它曾经拥有的华美如今已全然不在了。
所以,回过头来我想有自己的书房,把一些经典的书籍收藏起来——我总是担心以后自己的孩子后辈没了可以学习的经典,就如前段时间新闻上说的:现在没有哪位作家的文字能像鲁迅、巴金那般,成为教育读物。
无论如何,这可能太过理想化,但我始终要试一试。
希望你也试一试,不为别的——也不要妄想自己这样做会变的多么伟大——只是要完成自己私心想的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