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Android IPC 简介
IPC 是 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 的缩写,含义为进程间通信或者跨进程通信,是指两个进程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过程。IPC 不是 Android 中所独有的,任何一个操作系统都有响应的 IPC 机制。
2.2 Android 中的多进程模式
2.2.1 开启多进程模式
在Android中使用多进程只有一种方法,即给四大组件在 AndroidManifest 中指定 android:process 属性。
<activity android:name=".MainActivity">
<intent-filter>
....
</intent-filter>
</activity>
<activity android:name=".SecondActivity"
android:process=":remote">
</activity>
<activity android:name=".ThirdActivity"
android:process="kjn.com.chapter5.remote">
</activity>
Android Studio 使用 adb 命令(使用 adb 命令需要先配置 adb 环境)查看进程
C:\Users\Administrator.KTS-20160106YSM\Desktop\Chapter5>adb shell ps
...
u0_a94 10485 1256 1407444 52272 SyS_epoll_ 00000000 S kjn.com.chapter5
u0_a94 10508 1256 1405248 50748 SyS_epoll_ 00000000 S kjn.com.chapter5:remote
u0_a94 10525 1256 1405496 52776 SyS_epoll_ 00000000 S kjn.com.chapter5.remote
上述代码有两种命名方式:
- :remote: 冒号前面自动加上包名,属于当前应用的私有进程,其他组件不可以和它跑在同一个进程中。
- 包名.remote :完整的命名方式,属于全局进程,其他应用通过 ShareUID 方式可以和它跑在同一个进程中。
我们知道 Android 系统会为每一个应用分配一个唯一的 UID,具有相同 UID 的应用才能共享数据,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以互相访问对方的似有数据,比如 data 目录、组件信息等。这里要说明的是,两个应用通过 UID 跑在同一个进程中是要求有相同是 ShareUID 和签名才行,跑在同一个进程中,他们还可以共享内存数据,或者说它们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应用的两个部分。
2.2.2 多进程模式的运行机制
新建一个 UserManager 类,这类里只有一个静态成员变量
public class UserManager {
public static int sUserId = 1;
}
public class MainActivity extends AppCompatActivity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main);
UserManager.sUserId = 2;
Log.d("MainActivity", "UserManage.sUserId=" + UserManager.sUserId);
}
在 MianActivity 中改变 sUserId 为 2,然后跳转到 SecondActivity 中,并打印 sUserId 的值。
kjn.com.chapter2 D/MainActivity: UserManage.sUserId=2
kjn.com.chapter2:remote D/SecondActivity: UserManage.sUserId=1
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是 SecondActivity 运行在一个单独的进程中,Android 会为每一个进程应用分配一个独立的虚拟机,不同的虚拟机在内存分配上有不同的地址空间,这导致不同的虚拟机在访问同一个类的对象会产生多份副本,上面 UserManage 就是这种情况,在一个进程中修改 sUserId 只会影响当前进程。
所有运行不在不同进程中的四大组件,只要它们之间通过内存来共享数据,都会共享失败,这也是多进程带来的主要影响。一般来说,多进程会造成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静态成员和单例模式完全失效。
就是上面这个案例。
-
(2)线程同步机制完全失效。
- 因为不在一块内存上,那么不管是锁对象还是锁全局类都无法包装线程同步,因为不同进程锁的不是同一个对象。
(3)SharedPreferences 的可靠性下降。
因为 SharedPreferences 不支持两个进程同时去执行操作,否则会导致一定几率的数据丢失,这是因为 SharedPreferences 底层是通过读写 XML 文件来实现的,并发写显然是可能出问题的,甚至并发读写都有可能出问题。
(4)Application 会多次创建。
因为当一个组件跑在一个新的进程中的时候,由于系统要在创建新的进程同事分配独立的虚拟机,所以这个过程相当于就是启动一个应用的过程,就会有两个 Application。
系统提供了很多跨进程通信方法,虽然说不能直接地共享内存,我们还可以使用 Intent 来传递数据,共享文件 和 SharedPreferences ,基于 Binder 的 Messenger 和 AIDL 以及 Socekt 等等。
2.3 IPC 基础概念介绍
2.3.1 Serializable 接口
Serializable 是 Java所提供的一个序列化接口,它是一个空接口,为对象提供标准的序列化和反序列化操作。,具体实现可以参考以下代码:
//序列化
User user = new User(0, "jake", true);
ObjectOutputStream out = new ObjectOutputStream(new FileOutputStream("cache.txt"));
out.writeObject(user);
out.close();
//反序列化
ObjectInputStream in = new ObjectInputStream(new FileInputStream("cache.txt"));
User newUser = (User) in.readObject();
in.close();
上述代码演示了采用 Serializable 方式序列化对象的典型过程,只需要把实现 Serializable 接口的 User 对象写到文件中就可以快速回复了,恢复之后的内容是完全一样的。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519067123721295773L;
serialVersionUID 的作用是:当序列化对比反序列的 serialVersionUID 一致的时候可以正常的反序列化。如果不指定,系统会计算当前类的 hash 值并赋值给 serialVersionUID,而当前类的有所改变,比如增加或者删除了某些成员变量,那么系统会重新计算当前类的 hash 值然后重新赋值给 ,反序列化失败这时候系统就会 crash。修改类名和成员变量类型,就算 serialVersionUID 通过了,一样会失败。
尽量手动指定 serialVersionUID (比如 1 L)或者工具按当前目录结构自动生成。
- 静态成员变量属于类不属于对象,所以不会参与序列化过程
- 其次用 transient 关键字标记的成员变量不参与序列化过程
2.3.2 Parcelable 接口
Parcel 内部包装了可序列化的数据,可以在 Binder 中自由的传递。序列化功能由 writeToParcel 方法来完成,反序列化功能由 CREATOR 来完成,其内部标明了如何创建序列化对象和数组;内容描述功能由 describeContents 方法来完成。
<div align = center>Parcelable 的方法说明</div>
方法 | 功能 | 标记位 |
---|---|---|
createFromParce l (Parcel in) | 从序列化后的对象中创建原始对象 | |
newArray(int size) | 创建指定长度的原始对象数组 | |
User(Parcel in) | 从序列化后的对象中创建原始对象 | |
writeToParcel(Parcel out, int flags) | 将当前对象写入序列化结构中,其中 flags 标识有两种值:0或者 1(参见右侧标记位)。为 1 时标识当前对象需要作为返回值返回,不能立即释放资源,几乎所有情况都为 0 | PARCELABLE_WRITE_REYURN_VALUE |
describeContents() | 返回当前对象的内容描述,如果含有文件描述符,返回 1(参见右侧标记),否则返回 0,几乎所有情况都返回 0 | CONTENTS_FILE_DESCRIPTOR |
Intent、Bundle、Bitmap 等都实现了 Parcelable 接口都可以直接序列化,同时 List 和 map 也可以序列化,前提它们里面每个元素都是可序列化的。
- Serializable 是 java 中的序列化接口,使用起来简单但是开销大,序列化和反序列化过程需要大量 I/O 操作。
- Parcelable 是Android 的序列化方式,因此适合用在 Android 平台上,缺点是使用起来稍微麻烦,但是它的效率高,因此我们首选 Parcelable。
Parcelable 和 Serializable 都是实现序列化并且都可以用于 Intent 间的数据传递。Parcelable 主要用于内存序列化上,通过 Parcelable 将对象序列化到存储设备中或者将对象序列化后通过网络传输,但这个过程会稍显复杂,因此这两种情况建议大家适用 Serializable 。
2.3.3 Binder
- 实现 IBinder 接口,主要应用在 Service 中,是客户端和服务端进行通信的媒介,服务端向客户端返回实现了业务接口的 Binder 对象(Service 的 onBind 方法)
- 是 Android 中一种跨进程通信的方式
- 可以理解成一个虚拟物理设备,设备驱动为 /dev/binder ?? 此处不理解...
- 是连接各种 Manager(ActivityManager,WindowManager 等)和相应的 ManagerService 的桥梁
AIDL
AIDL 的流程:
- 创建一个 Service 和一个 AIDL 接口;
- 创建一个类继承自 AIDL 接口中的 Stub 类并实现抽象方法
- 在 Service 的 onBind 方法中返回这个类的对象
- 客户端绑定服务端 Service,建立链接就可以访问远程服务端的方法了。
AIDL 作为接口定义文件,与普通的接口定义方法有些许不同,然而大致是类似的。
- AIDL 支持的类型
- 基本数据类型
- String 和 CharSequence
- 实现了 Parcelable 接口的对象
- AIDL 接口本身的类型
- 对于集合,AIDL 仅支持两种类型
- ArrayList,且里面的每个元素必须被 AIDL 支持
- HashMap,且里面的每个 key和 value 必须被 AIDL 支持
- 如果在 AIDL 文件中出现了定义的 Parcelable 对象,需要新建一个与之同名的 AIDL 文件,并声明为 parcelable 类型。
package *.*.*;
parcelable Something;
3.定义业务接口,AIDL 中除了基本类型都要标识方向:in/out/inout,只支持方法,不支持静态常量。
package *.*;
import *.Something; // 即便处于同一个包下,也要 import 语句
interface ISomeManager {
List<Something> getSomethingList();
void doSomething(in Something sth);
}
源码分析
Android 开发中,Binder 主要用在 Service 中,包括 AIDL 和 Messager,其中普通 Service中的 Binder 不涉及进程间通信,无法触及 Binder 的核心,而 Messager 的底层其实是 AIDL,所以这里选择用 AIDL 来分析 Binder 的工作机制。
AIDL 类似一个接口类,通过 build 一下 project,构建工具(build-tools 文中的 aidl.exe 程序)会编译出一个类,在 build/generated/source/aidl/debug/ 的路径下,我们找到了 AIDL 文件生成的类 IBookManager.java,下面我们就来阅读这些源码,来一窥究竟。
public interface IBookManager extends android.os.IInterface {
public static abstract class Stub extends android.os.Binder implements com.ryg.chapter_2.aidl.IBookManager {
...
代码很长,直接看目录结构( ctrl + 7 )
DESCRIPTOP 是 Binder 的唯一标识,一般用当前 Binder 的类名表示。
private static final java.lang.String DESCRIPTOR = "com.ryg.chapter_2.aidl.IBookManager";
这里的 Stub 类就是我们要关注的地方,因为它就是 AIDL 的实现类:
首先看它的 asInterface 方法,因为我们要在 ServiceConnection 连接成功后,根据此方法将服务器返回的 Binder 转换为远程业务接口:
public static com.ryg.chapter_2.aidl.IBookManager asInterface(android.os.IBinder obj) {
if ((obj == null)) {
return null;
}
android.os.IInterface iin = obj.queryLocalInterface(DESCRIPTOR);
if (((iin != null) && (iin instanceof com.ryg.chapter_2.aidl.IBookManager))) {
return ((com.ryg.chapter_2.aidl.IBookManager) iin);
}
return new com.ryg.chapter_2.aidl.IBookManager.Stub.Proxy(obj);
}
语意很清晰,首先拿一个字符串(接口类全名)到本地进程查询(queryLocalInterface),查询不到则说明这是一个跨进程调用;这里运用到了代理模式(Proxy),因为是跨进程,就需要额外的步骤,就是将请求参数和返回值序列化的过程,而单进程就不需要这个步骤了:
@Override
public void addBook(com.ryg.chapter_2.aidl.Book book)
throws android.os.RemoteException {
android.os.Parcel _data = android.os.Parcel.obtain();
android.os.Parcel _reply = android.os.Parcel.obtain();
try {
_data.writeInterfaceToken(DESCRIPTOR);
if ((book != null)) {
_data.writeInt(1);
book.writeToParcel(_data, 0);
} else {
_data.writeInt(0);
}
/**
* 客户端发起请求,当前线程阻塞等待返回
* 所以请求远程服务尽量不要在 UI 线程上发起
*/
mRemote.transact(Stub.TRANSACTION_addBook, _data, _reply, 0);
/**
* 客户端请求发送出去后
* 远程请求通过底层封装后回调服务端的 Binder 的 onTransact 方法进行处理
*/
_reply.readException();
} finally {
_reply.recycle();
_data.recycle();
}
}
在 public Boolean onTransact(int code,Parcelable data,Parcelable reply,int flags) 方法中,服务端通过 code 知道客户端请求的目标方法,从data中取出所需的参数,调用对应的业务方法,执行完毕后将结果写入到 reply 中。返回 true 意味着请求成功。利用这个特性可以做验证是否有权限调用该服务,见 BookManagerService:
public boolean onTransact(int code, Parcel data, Parcel reply, int flags)
throws RemoteException {
// 检测清单是否声明了以下权限
int check = checkCallingOrSelfPermission(
"com.ryg.chapter_2.permission.ACCESS_BOOK_SERVICE");
Log.d(TAG, "check=" + check);
if (check == PackageManager.PERMISSION_DENIED) {
return false;
}
// 检查应用包名是否以 "com.ryg" 开头
String packageName = null;
String[] packages = getPackageManager().getPackagesForUid(
getCallingUid());
if (packages != null && packages.length > 0) {
packageName = packages[0];
}
Log.d(TAG, "onTransact: " + packageName);
if (!packageName.startsWith("com.ryg")) {
return false;
}
return super.onTransact(code, data, reply, flags);
}
清单中定义权限
<uses-permission android:name="com.ryg.chapter_2.permission.ACCESS_BOOK_SERVICE" />
- 当客户端发起远程请求时,由于当前线程会被挂起直至服务端进程返回数据,所以若果一个远程方法是很耗时的,那么不能在 UI 线程中发起此远程请求;
- 其次,由于服务端的 Binder 方法运行在 Binder 的线程池中,所以 Binder 方法不管是否耗时都应该采用同步的方式去实现,因为它已经运行在一个线程中了。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不提供 AIDL 文件即可实现 Binder,之所以提供 AIDL 文件,是为了方便系统为我们生产代码,系统根据 AIDL 文件生成 Java 文件的格式是固定的。
Binder两种重要的方法 linkToDeath 和 unlinkToDeath
Binder运行在服务端,如果由于某种服务端异常终止了的话会导致客户端的远程调用失败、所以Binder提供了两个配对的方法linkToDeath和unlinkToDeath,通过linkToDeath方法可以给Binder设置一个死亡代理,当Binder死亡的时候客户端就会收到通知,然后就可以重新发起连接从而恢复连接了。
如何给Binder设置死亡代理
1、声明一个DeathRecipient对象、DeathRecipient是一个接口,其内部只有一个方法bindDied,实现这个方法就可以在Binder死亡的时候收到通知了。
private IBinder.DeathRecipient mDeathRecipient = new IBinder.DeathRecipient() {
@Override
public void binderDied() {
if (mRemoteBookManager == null) return;
mRemoteBookManager.asBinder().unlinkToDeath(mDeathRecipient, 0);
mRemoteBookManager = null;
// TODO:这里重新绑定远程Service
}
};
2、在客户端绑定远程服务成功之后,给binder设置死亡代理
mRemoteBookManager.asBinder().linkToDeath(mDeathRecipient,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