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小妹
李嘉诚曾在多个场合强调过这段话:
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行为,成就习惯,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性格,成就命运。
从这段话我们就能知道,决定一个人最终和另一个人天差地别命运的,最根本上来说,是思维习惯,是思想里面装的东西。
一个观念的改变,可能会把你带到完全不同的世界中去。
那么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几个能让我们获益终生的思维习惯,一起来为我们的大脑洗个澡,更新一下系统。
1 选择和努力哪个更重要?
虽然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它们两个都必不可缺,但是如果硬要选一个的话,我的想法是:
“选择”更重要。
因为只要你做的事情是正确的,做的慢一些,效率低一些,都不会影响他的正向积累。但如果事情本身是错误的,那你做的越快,损失就越多。
只有把“选择正确的事情”的能力锻炼出来以后,你才有机会真正获得“自由”。
2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我们生来就是不完美的。
很多天性都带有本身的缺陷。懒惰、贪婪、嫉妒都是我们天生带有的属性。如果任由他们决定我们的生活,那结果会很糟。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有大脑和思维,我们与足够强的学习能力。
成功只不过是某一时刻的状态;成长才更重要,成长于我们而言,才是永恒的,永不能停止的。
只有不断成长,才能不断接近成功。
3 每天进步一点点
就像你身上的肉不是一天两天长出来的一样,你也不能指望一天两天就能把他们减下去。
你要做的就是每天变好一点点。生活习惯改起来不容易,思维习惯改起来更难,不要因为暂时做不到就轻易放弃。
某天进步很大其实很容易,也经常发生;可是,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很难,甚至,每周进步一点,或者每年进步一点都很难,你看看身边就知道了,有多少人的今天和许多年前的今天是一模一样的!
4 实践比道理重要
道理这东西,说再多也没用,貌似理解了却实际上是左耳进右耳出是最普遍的现象。践行,才是改变的根本——把道理想明白,按照那道理去做,看似简单,做到的人却少之又少,但做到的人,必然已经升级更新,甚至脱胎换骨了。
在绝大数重要的节点上,道理这东西,之所以最终会在少数人身上发挥作用,并不是因为它不适用于大多数人,并不是因为它在传递的时候不足够清楚,并不是因为大家都没有听懂......而是因为最终只有极少数人执拗地、彻底底,不折不扣地按道理行事,所以才有“知易行难”这句话。
六合新希望CEO陈春花也曾说过:“手比头高”,即是这个意思。
行动永远是思考引发的,说通俗一点,就是你的观念若不进行升级,你的思考质量就不可能提高,你的行动就不会有足够的效率。于是,结果不言而明。
一个人是否真相信某种理念,最终只有一种体现:
践行。
比如,我曾经在文章中写过,真正的道歉从来不只是嘴上说说的。真正有歉意的人不仅会用嘴道歉,更会马上用行动道歉,弥补过失,直至一切恢复原状,甚至比原来更好。
这个过程其实远比一句“对不起”要难得多,但就是有少数人会去这么做。因为在他们的脑子里,这才是真正的道歉。
不论是“表达歉意”,还是“重视知识”,挂在嘴边永远比实际践行简单的多,这也是为什么最终只有少数人能够获得成功。
5 过度追求读书数量,以至于本末倒置
我一年要读多少本书才好?
我读完就忘记了怎么办?
“扩大读书量”、背诵书中内容,对于这些指标的过分追求,会成为我们前进路上的绊脚石,挡住我们前进的脚步,也让我们忘了最开始读书的初衷是什么。
其实,读书的目的,并没有那么复杂:
学以致用。
与其想着如何做到过目不忘,不如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应用读到的知识,改善自己的生活。
一年哪怕只读一本书,也要让这本书的内容结结实实地提升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只为了多一点谈资或者阅读清单上多一个书目。
6 不要给自己制造不必要的麻烦
这条策略的事实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少说多做”。
当你准备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没必要一定向全世界宣布,这样只会引来不必要的而挖苦和讽刺。
除非宣布这件事情的好处大于相应的弊端,不然“默默地做事”显然是更明智的选择。
因为这个世界上“评论家”占大多数,他们从来不做事,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评论别人,如果那是积极的鼓励倒还好,但那多半是尖酸的挖苦和讽刺。
如果你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背负着这样的包袱上路可能并不是最好的方案。
7 学习新技能的关键
很多读者留言,说自己想学什么。想转到什么行业。但是苦于没有基础,对自己没有信心,不知道该如何开始。
其实本质上,不论学习任何知识,还是打磨任何技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
从开始就像专业人士一样生活。
不要想着等我学会了什么,就可以像专业人士一样了。这也是为什么最好的学习方式从来不是“学”,而是“用”。开始就“玩真的”,绝对不拿自己当业余选手。
其实这个方法,本质上就是让你提前活在那个领域。
开始的时候,一定非常困难,但是只有开始就努力像专业人士一样生活,你才有机会最终真的那么生活。
如果你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不要等待任何时机成熟,今天开始就按照那个标准要求自己。这样你相当于某种程度上已经生活在自己期待的未来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