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糜泻,有时称为乳糜泻或麸质敏感性肠病,是对食用麸质的免疫反应,麸质是一种存在于小麦、大麦和黑麦中的蛋白质。如果您患有乳糜泻,食用麸质会在您的小肠中引发免疫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反应会损害您的小肠内壁并阻止它吸收一些营养物质(吸收不良)。肠道损伤经常导致腹泻、疲劳、体重减轻、腹胀和贫血,并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在儿童中,吸收不良除了会导致成人出现的症状外,还会影响生长和发育。
乳糜泻无法治愈——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遵循严格的无麸质饮食有助于控制症状并促进肠道愈合。
中国西北地区对乳糜泻(CD)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关于 CD 的流行病学、临床和病理特征的大样本数据有限。回顾性分析2884例胃肠道(GI)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查所有患者的总免疫球蛋白 A (IgA) 和抗组织转谷氨酰胺酶 (tTG) IgA 水平。对抗 tTG IgA 阳性和总 IgA 水平不足的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和结肠镜检查。检查十二指肠和回肠绒毛的萎缩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改良的 Marsh-Oberhuber 分类系统用于对十二指肠或回肠远端的绒毛萎缩进行分级。比较患者的幽门螺杆菌 (H. pylori) 感染状态的临床表现和 Marsh 年级。 使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2884例患者中,血清抗tTG IgA阳性73例,确诊CD50例。 哈萨克人(4.39%)的CD检出率明显高于维吾尔人(2.19%)、回族人(0.71%)和汉斯人(0.55%)。 CD的主要症状是慢性腹泻、厌食、贫血、乏力、体重减轻、睡眠障碍、骨质减少和骨质疏松。 CD患者的体重指数明显低于非CD患者。 共有 69 名血清抗 tTG IgA 阳性患者和 2 名总 IgA 水平不足的患者接受了胃肠道内镜检查。 内镜检查显示隐窝增生和/或十二指肠绒毛萎缩,主要表现为结节性黏膜萎缩、沟、裂。 CD 和非 CD 患者的 H. pylori 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不同 Marsh 的 CD 患者之间存在显着差异。在西北地区有胃肠道症状的患者中,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人群CD的患病率较高。 H. pylori 感染可能与 CD 严重程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