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生于沛县普通人家,出身低微,浪荡成性,不爱读书,不爱劳动,整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但是他血气方刚,极重哥们义气,心胸开阔、不拘小节,对朋友两肋插刀。正是这种个性,他更加广结四方朋友,结识到卢绾、萧何、曹参、樊哙、夏侯婴……有政界、有商界,有卖猪肉的、有开车的,因为他的个性魅力和社交才能,可以感染到不同类型的人,既可以与平民百姓打成火热,还善于结交官场显贵,而这群人成为他日后争霸天下的最重要的得力助手。
秦朝末年,社会局势动荡不安,激起了底层人民的反抗之意,也激起了普通人将“王侯将相”取而代之的进取之心。刘邦的内心大志早就蠢蠢欲动,易燃投入到农民起义的烽火中。期初考虑到自身发展的需要,加入了当时力量最大的项梁项羽叔侄队伍。项梁在与秦将章邯的定陶之战中,战败而死。
刘邦在萧何、张良等人的建议之下,咸阳梦开启了、天下梦也开始了……在悉数分析关中的战略地位后,经过充分准备,在萧何等一班文臣武将协助下,向关中进军,突破武关,直掏咸阳。俘虏秦王子婴,看押起来却好生照顾;约法三章、尽取民心。
而项羽的表现却天差地别,不应宽容的他宽容了,应该善待的他却不予善待,对待投降秦军将士的残暴举动,对楚王的野蛮……统统把民心这个词抛到了九霄云外。宽厚仁慈、虚怀若谷,不是很多人能做到的,而刘邦知道,只有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
鸿门赴宴,生死攸关,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樊哙闯帐,张良断后,刘邦顺利回营,掀起了楚汉战争的序幕。
对韩信大将军的任命,充分体现了刘邦知人善任的胸怀,对最终取得天下具有决定性作用。从此开启了文有萧何、武有韩信的篇章。正当项羽因分封不公,被八方诸侯叛乱搞得焦头烂额、疲于应对之时,韩信助力刘邦来了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占领了关中六郡,八百里秦川,物产丰富、人口稠密,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为随后争夺天下奠定了坚实的战略后方。
在刘邦势力悄无声息的步步壮大的同时,项羽却因为不善于识别人才,留不住人,身边有能力的个个离他而去,而单靠个人骁勇是远远不够的,更多需要集体谋略,这时的局面让人不得不为项羽捏了一把汗。
天时固然重要,事在人为仍是大道。第一次面对面较量中,刘邦兵败彭城,遭遇灭顶之灾,六十万大军差点全军覆没。幸好萧何没走,张良还在,韩信也留下来了。张良说服英布,陈平成功反间大将军钟离昧和谋士范增,形势正在悄无声息的转向刘邦。
垓下决战,四面楚歌,动摇军心,灭其斗志,最终西楚霸王没能过江东。
……
刘邦成了历史上第一位草根皇帝,也是一位备受后人争议的帝王。这样一个在无数史学家和后人眼中只会巧言、欺诈之术,似乎没有真才实学的人物,又是凭什么打败了威震古今的西楚霸王项羽,成为千古一帝的呢?
刘邦虽待人傲慢,脾气大,但善于用人,心胸开阔,舍得与人分享胜利果实,所以得了人心,而项羽刚愎自用,猜疑贤能,有功不赏,妇人之见。刘邦非常清楚,一个领导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他把贵族张良、游士陈平、县吏萧何、屠夫樊哙、商贩灌婴、车夫娄敬、强盗彭越等各色各样的人组合起来,当然他更懂得如何调动部下的积极性,使其各就其位,他用韩信带兵,张良出谋,萧何保后,一切工作都安排的有条不紊,使所有的人才都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其实可以借用刘邦自己的总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械,畅通粮道,不如萧何;统帅千军,战必胜,攻必克,不如韩信。但能任用这三位人中英杰,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是所以得天下的原因。而项羽连一个范增都用不好,正是他所以失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