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头能吃吗?
我的答案是毫不犹豫的告诉你☞
不要逗我好吗?
百度搜索原来真有人问“虾头能不能吃”。我觉得自己是不是有问题,谁会问这样的问题!没想到☞
刚结束跟好友的谈话,
我搜索虾头的动机也是因为好友的妈妈舍不得丢掉基围虾的虾头,自己专吃虾头把虾尾留给女儿吃,这让好友很难受,因此母女俩还起了冲突。
好友妈妈说虾头比虾尾好吃多了。
这会是真的吗?至少比起虾头,我向多数人对虾尾的爱才是真的。
这真的是虾头的错吗?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听妈妈讲的一个故事。故事里也有这么一位妈妈在孩子小时候把鱼肉留着孩子吃,自己专吃鱼头鱼尾,边吃还边说着鱼肉一点都不好吃。等孩子长大了,妈妈也老了,有一天饭桌上一大盆鱼,孩子马上夹了鱼尾巴给妈妈,还说这是妈妈最喜欢吃的,可是妈妈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她哪里是不喜欢鱼肉,只是孩子小时候家里条件差舍不得而已。那时候我觉得故事里的妈妈可真伟大呀,把最好的东西都留给自己的孩子,自己却没有享受过“鱼肉”这么美味的好东西。我妈还开玩笑等她老了千万不要拿鱼头鱼尾糊弄她。
时间久了,经历的事情也就多了,我却真的不觉得父母刻意地委屈自己真的是好事。
有时候小区里面散步也能听到许多老人家聊天会说“我为了这个家怎么操劳,怎么省吃俭用……”子女孝顺还好,只要有点忤逆(也就是不听自己的)就开始数落子女不是。看吧,付出还是想要得到点什么东西作为补偿费。不一定物质,至少我是你老子,你得听我的吧!
我们一生都在追寻我们想要得到的归属感和价值感。但是事情总是不那么一帆风顺,不是谁都会满足你。
而作为子女呢,就像我的好友,看着妈妈一如既往地勤俭节约,面对虾头,本来只是想却说妈妈不要吃对身体不好,却换来妈妈不理解不说还要一通说教“不要忘了苦日子,不要浪费……”好的初心最终以吵一架收场。
都是用心良苦却无法走进对方的心里,为什么会这样呢?
好友说妈妈这样“疯狂”的行为让她难受到了极点,自己根本就没有办法跟她沟通。日常中母亲干涉自己行为唠唠叨叨的事情更是时时刻刻不在发生。
这样的控诉绝对不只是个别例子。看看深受其害的大有人在。紧紧地抱抱爱豆,太令人难受了。
妈妈们的那个年代,那是“棍棒教育”盛行的黄金时期啊,父母威严的红旗屹立不倒。真为好友没有过妈妈的拥抱感到难过。她说,我总觉得自己不够好。可是在我看来他长相甜美,声音好听,读书那会画画也特别好,交上的设计作业透着的全是闪闪发光的才华。
可是过去这么久了,我看到了我现在处事态度和行为模式的原版,有用吗?
了解自己!!!
对,从父母身上可以看到祖先的影子,可能是极度的不自信,可能是永无休止的碎碎念,还有可能是看到身边美好的事物却永远觉得自己不配拥有……
而我的身上也会深深地烙印上他们的影子。
小时候家里穷,总是羡慕爸爸单位那些独生子女经常有零花钱买各种各样的零食,隔壁的姐姐穿着的花裙子就像仙女一样。所以我现在很喜欢吃,就像要把以前没有尝过的都要吃个遍,我也还是羡慕周围好看的女朋友们,而我还是像我妈,穿衣打扮讲究经济实用。有段时间,这些确实是困扰到我。 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子,也讨厌这样的自己,就像讨厌我妈不修边幅的样子。
生完孩子后,有次很认真的跟我妈聊天,讲讲过去,在那个物质条件缺乏的年代,感受到父母白手起家的艰辛,突然觉得这些外在的东西怎么那么不重要。虽然小时候零食吃得少,但是我们吃饭香身体好呀。虽然穿不上漂亮的衣服,可是现在我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让我从来没有当过月光族,每天有计划地过着小日子不正是我喜欢的。
那些不太美好的记忆总会培养我们与众不同的人格。自卑又怎么样,个体心理学流派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说:“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都会体会到这种自卑感,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某个需要提升的领域。”没错自卑感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选择不断地刻意练习,超越自我。
我特别庆幸现在我总是回忆起童年,除了一些不满足还有讲不完的美好。小到读小学大冷天坐在爸爸破旧的自行车前面的铁杆上学,虽然屁股痛但可以感到他大衣里面暖烘烘的,特别温暖。三姐弟很少有零食吃,妈妈总是变着花样给我们摊鸡蛋饼,炸葱油饼,还有裹着面粉油炸的刁子鱼,想象嘴角都会不由自主地上扬。我想这些都告诉我他们是爱我的,所以我很满足。
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我是值得被爱的。
我知道除了讨好所有人,我还可以好好也为了自己生活追求我想要人生。
我知道原来在我的身上会有那么多的潜力,只要我先去做一件事情,接下来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希望看到文字的你,在未来的日子里,回头看看生养你的父母,原谅他们养育你时没有做好的一切,理解他们的身不由己。未来的生活会在你的努力中一步一步往前走。
还有重要的一点,重新认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