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经历过下面这种状态:
买东西的时候特纠结,不停的比较参数,觉得这个产品也有优势,那个产品也很好,真不知道选哪个比较好。等好不容易框定了范围后,接着就是纠结价格,关注比价网站的历史低价,哪怕比历史低价贵一块钱也不会买。假如刚买没几天就降价了,更是感觉自己“亏了1个亿”,会懊恼好长一段时间,并决心下次一定要花更多时间比较研究,争取买到最便宜么东西。然后下次买东西再进入这样一个循环……
有人用“选择困难症”来形容这种纠结的状态,我觉得特别贴切,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选择困难症的根源在哪里?怎么破?
稍微想一下,就可以发现表面上来看下原因有以下两点:
选择太多,不知道选哪个?
价格现在不是最低点,说不定过两天就降价了?
进一步分析会发现:
1. 选择太多的主要原因是需求不清晰。
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现在有这样一个需求:“买一个蓝牙耳机用来听英语。”
大多数人的做法:先上网搜索蓝牙耳机,然后发现有很多,各种各样的,然后就开始比较参数,比较性能,哪个耳机音质最好,哪个耳机最好看,哪个耳机有什么什么样的特殊功能(如nfc连接,自动关机啊等等)。最后比较一圈下来,还是不太知道该买什么。
比较合理的做法:先搞清楚买东西是为了什么目的?大概什么样子就能符合我们的具体需求?咱们就这个例子具体分析下:
目的:听英语
具体需求可能会长下面这个样子:
- a)价格区间:xxx-xxx
- b)质量可靠;
- c)蓝牙连接稳定;
- d)音质清晰;
- e)续航时间三个小时以上。
那么上面的一轮筛选过后,应该大致有个两三个备选。这时候怎么办呢?闭着眼睛选顺眼的产品就行啦!
(ps:如果经过这一步还有很多选项,说明你需求分析不够透彻,再调整一下需求或者再增加一些刚性的要求。)
2. 等低价是因为我们把钱看的太重
好了,不管是大多数的人做法(如果最终选择出来目标产品的话),还是第二种做法,选好了具体产品之后,有些人就开始再次纠结了。特别是关注过比价网站的,小手一搜,发现现在价格比历史低价贵好几百(有的时候甚至只有几十块),感觉现在买就亏了啊。于是就天天刷比价网站,关注产品价格。最终可能经过一段时间(几天甚至几十天)的刷新后,就算以较低价格买到了。这时候应该高兴了吧。但是还有一种痛叫“你刚买就降价”。买完过几天发现价格更低,于是就开始懊恼,自己怎么那么冲动,应该多等一等的……
你看,这样一路子下来,为了这几百块钱(甚至是几十块钱)我们花费的时间和注意力简直“不可估量”。一切的原因是我们把钱看得太重,把时间和注意力看的太轻。然而用脚趾头想都知道:钱是可再生资源,时间和注意力却是完全不可再生的。用较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换取少量可再生资源这笔帐怎么算都是亏啊!
在这一步,我推荐的方法是一旦看准了合适的产品,花个5分钟比较下主流电商的价格,选价格最低的电商如手即可。
经过上面的分析,我其实可以发现,其实最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在面临选择的时候,什么因素对我们来说更重要?在选产品的时候,我们不知道目的和需求比性价比更重要,在刷价格的时候,我们不知道注意力和时间比金钱更重要。
如何摆脱选择困难症?
1. 反复问自己什么更重要
反复问自己什么事更重要,可以逐步理清你的思路。只要真正用心去思考这个问题,并严格按照什么更重要来做判断,你不会再出现所谓的“选择困难症”,因为只要你知道什么更重要,在做判断的时候,直接选择重要的那个就行,这时候你就会发现“选择困难”根本就是个伪命题,根本不存在的嘛。
那我们怎么确定什么更重要?我觉得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判断具体做法,但是有一点可能是通用的,就是把成长当做更重要的事情。成长是一切的基石。想想看,你不成长,怎么成功,不成长,怎么实现自我价值,不成长怎么达到并跨越财富自由这个里程碑?
2. 不要紧盯着问题
在应对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还容易陷入这样的一个坑:就是选择困难的话,我们就干脆不做选择,卡在那里。
这一条其实归根到底其实还是价值观,只不过是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李笑来在得到专栏中有一篇文章用“锁头”的类比能很清楚的解释这个现象: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就好像一把“锁”,如果你只是使劲盯着锁头看,永远也无法解开这个锁。
“选择困难症”就是这样一把锁,表面上看,是因为选择太多了,每个选项都各自有优点也有缺点,导致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特别困难。实际上是因为我们的价值观并不清晰,导致做选择的时候产生混乱。要想理清其实就是跳出来看问题,不要紧盯着“选择”本身,而忽略了我们为什么要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