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素手调羹
常常听到有人抱怨:做得好不如说得好,自己辛辛苦苦勤勤恳恳工作,倒不如那些会溜须拍马的人升职来得快。
这种抱怨,不仅现代职场有,古代官场也有。
春秋时期,晋国在城濮之战大胜楚军,一举确立自己的霸主国地位。
回国后,晋文公开总结大会,有罪的,决不轻饶,以严明纪律,有功的,大肆封赏,以激励精神。
然后,问题出现了,最大的功劳竟落到了嘴皮子最快的狐偃身上。
诸将不服气了:“这次战争,从战略,到战术,都是先轸(zhěn)的功劳,怎么首功倒成狐偃的?”
“你们不懂。”晋文公耐心向他们解释道,“城濮之役时,先轸说:‘必须打楚国,这样,其他国家才会臣服我们。’狐偃却说:‘一定要回避楚国,主公当初流亡楚国时,答应过楚王,若日后两国交战,必定退避三舍。咱不能失信于天下啊!’打败敌人,只是一时之功;取信于民,却是万世之利啊。哪个功劳更大,这不是一目了然的吗?”
诸将彻底服气了,怪自己读书少,思想境界不高,只会舞刀弄棒干粗活,会做不如会说啊!
古人言,人生有三不朽,太上为立德,其次为立功,其次为立言。立德,指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指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指言得其要,理足可传。
晋国这些大臣,当然到不了立德、立功、立言的高度,但先轸的嘴皮子,是思想纲领,他指导了行动方向,而那些战场上建立功勋的大将,不过是执行者。晋文公对他们的封赏次序,也体现了他的大格局和长远目光。
所以,我们不仅要会埋头做事,还要学会抬头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