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五分钟玩转面试考点-数据结构系列,不会像那种严肃、古板的教科书般的博客文章,而是将晦涩难懂的概念和知识点尽可能幽默的细说出来,或结合生活场景,或从零开始分析。带给大家一个严肃而不失风趣的数据结构。
说到二叉树,大家是不是第一个想起来的就是二叉树的遍历?
好吧,不管大家是不是,反正我是...
下面就直接进入正题吧:
首先树的遍历方法有: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层级遍历。那这么多遍历方法,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人之路径,根之输出和二叉树遍历有什么关联?
二叉树的遍历的口诀:
前序遍历:根左右
中序遍历:左根右
后序遍历:左右根
于是,我按照这个口诀,使用递归法和迭代法对二叉树进行了花式遍历。于是就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 无论是前、中、后序遍历,其实遍历的路径都是相同的。好像是一个人型,(从根节点出发,一直到二叉树左下位置的节点的左孩子节点(null)此为一撇,然后再遍历其右孩子节点(null)此为一捺)。
- 遍历的区别,在于输出根的时机不同,正如口诀所说:
前序遍历:"根左右"就是第一次执行到根节点的时候(此时未遍历孩子节点),输出根;
中序遍历:"左根右"就是第二次执行到根节点的时候(此时遍历完左孩子节点),输出根;
后序遍历:"根左右"就是第三次执行到根节点的时候(此时遍历完左右孩子节点),输出根;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遍历路径是相同的,输出的都是根节点元素,只不过输出时机不同!!!
ps:什么?你不相信?那好,咱们也写一下代码,看看是否符合口诀~
1. 递归法
1.1 前序遍历
private static ArrayList<Integer> DLRTree(TreeNode root, ArrayList<Integer> list) {
//返回条件是null的情况下,递归出口,原样返回list数组
if (root == null) {
return list;
}
//递归开始【根 左 右】
//递归逻辑
list.add(root.val); //list获取数据
DLRTree(root.left, list); //遍历左子树
DLRTree(root.right, list); //遍历右子树
//递归返回式
return list;
}
心里默念:递归四要素
- 递归出口?
- 递归参数?
- 递归返回值?
- 每次递归的处理逻辑?
- 递归出口:咱们是"人之路径"。一撇在哪里终止?当左子树为null的情况呀。一捺在哪里终止?当发现右子树节点为null的情况下呀。所以root==null为递归出口。
- 递归参数:父节点的左子树节点或者右子树节点。
- 递归返回值 :ArrayList(引用传递),可以充当返回值。
- 递归处理逻辑:第一次访问到根节点的时候输出根。
我想这个可以把他想成一个元素,是不是好理解些:
1.2 中序遍历
private static ArrayList<Integer> LDRTree(TreeNode root, ArrayList<Integer> list) {
//返回条件是null的情况下,递归出口,原样返回list数组
if (root == null) {
return list;
}
//递归开始【左 根 右】
//递归逻辑
LDRTree(root.left, list); //遍历左子树
list.add(root.val);
LDRTree(root.right, list); //遍历右子树
//递归返回式
return list;
}
访问完左子树再次访问根节点的时候,输出根。
1.3 后序遍历
private static ArrayList<Integer> LRDTree(TreeNode root, ArrayList<Integer> list) {
//返回条件是null的情况下,递归出口,原样返回list数组
if (root == null) {
return list;
}
//递归开始【左 根 右】
//递归逻辑
LRDTree(root.left, list); //遍历左子树
LRDTree(root.right, list); //遍历右子树
list.add(root.val); //在
//递归返回式
return list;
}
访问完左右子树再次访问根节点的时候,输出根。
2. 迭代法
PS:上面只是热身运动,明白后,咱们看看使用循环怎么遍历二叉树?我猜是使用栈!为啥?因为递归就是栈的思想...
当然,按照人之路径,将节点压栈,此为一撇,直至节点是null,于是我们将节点出栈,找到"人"的连接点,完成一捺。当然如果"捺"上面逻辑复杂,那么还是要走人之路径的。什么时候结束操作?当最右节点完成出栈操作,栈中没有数据。就是程序遍历完毕。
上面说了根之输出,那么第一次访问根时,输出根,为前序遍历。第二次访问根时,输出根,为中序遍历。第三次访问根时,输出根,为后序遍历。
2.1 前序遍历
//栈前序遍历二叉树(后进先出)
public static void stackDLRTree(TreeNode root) {
//借助栈,先序遍历,根 左 右 根在第一次访问时,获取数据
Stack<TreeNode> stack = new Stack<TreeNode>();
while (root != null || !stack.isEmpty()) {
//根打印的时机是 NO.1
while (root != null) {
//第一次访问根节点,输出并放入栈
System.out.println("前序遍历 : " + root.val);
stack.push(root); //将root节点放到栈中
root = root.left; //指针下移一位
}
if (!stack.isEmpty()) {
root = stack.pop();
root = root.right;
}
}
}
第一次将根压栈的时候,输出根。
2.2 中序遍历
//中序遍历(非递归)
public static void stackLDRTree(TreeNode root) {
//创建栈
Stack<TreeNode> stack = new Stack<TreeNode>();
//打印时机为左节点遍历完毕之后
//栈 Root元素第一个进去,若是出来的话,
while (root != null || !stack.isEmpty()) {
while (root != null) {
//人——“撇”数据开始压栈,直到最 左下 节点(不为null)。
stack.push(root);
root = root.left;
}
//人——“捺”回到再次根节点,准备访问右节点。
//左节点访问完毕,此时,可以访问右节点
root = stack.pop();
System.out.println("中序遍历:" + root.val);
root = root.right; //准备完成 捺,也是按照撇的条件执行
}
}
压栈的时候是第一次操作根节点,那么根节点弹出栈的时候,就是第二次操作根节点。此时输出,便是中序遍历。
2.3 后序遍历
PS:压栈第一次,弹栈第二次。emmm,那后序遍历怎么才是第三次呢?数据都不在栈里面了!
是的,此时一个节点栈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了,无法三次操作栈中数据,于是我们可以在引入一个计数栈。同步统计根节点被访问的次数。计数栈数据需要和节点栈数据的位置保持一致。
public static void stackLRDTree(TreeNode root) {
//节点栈
Stack<TreeNode> stackNode = new Stack<TreeNode>();
//计数栈
Stack<Integer> stackInt = new Stack<Integer>();
int count = 1; //标志位
//开始一撇
while (root != null || !stackNode.empty()) {
while (root != null) {
//1. root第一次被访问,同步计数栈为0;
stackNode.push(root);
stackInt.push(0);
root = root.left;
}
//栈元素不为null,并且计数栈栈顶元素此时为1,此时是第三次被访问到,
while (!stackNode.empty() && stackInt.peek() == count) {
//计数栈元素移除
stackInt.pop();
//获取遍历元素
System.out.println("后序遍历" + stackNode.pop().val + " ");
}
//准备遍历右节点
if (!stackNode.isEmpty()) {
//2. root被pop时,是第二次被访问到,同步计数栈为1
stackInt.pop();//移除元素0
stackInt.push(1);
//查看栈顶元素(但不移除)回到节点
root = stackNode.peek();
//准备一捺
root = root.right;
}
}
}
3. 层级遍历
层级遍历,其实使用的是队列的数据结构,将父元素输出的时候,将子元素放入队列中。后进后出。
//层级遍历(使用队列)
public static void levelTree(TreeNode root) {
if (root == null) {
return;
}
TreeNode treeNode = null;
//创建队列
Queue<TreeNode> queue = new LinkedList<TreeNode>();
queue.add(root); //将根节点保存到队列中
//输出数据(队列元素不空的情况下)
while (queue.size() != 0) {
treeNode = queue.poll(); //中间元素,保存信息
System.out.println("层级遍历 : " + treeNode.val + " ");
if (treeNode.left != null) {
//将指定的元素插入此队列
queue.offer(treeNode.left);
}
if (treeNode.right != null) {
queue.offer(treeNode.right);
}
}
}
上图的描述是将每一层的元素均放到一个集合中,那么如何确定元素位于某一层中?
使用层次遍历时,借助queue队列。每一层进入时,队列中的元素总量便是该层的节点数。
/**
* Definition for a binary tree node.
* public class TreeNode {
* int val;
* TreeNode left;
* TreeNode right;
* TreeNode(int x) { val = x; }
* }
*/
class Solution {
public List<List<Integer>> levelOrder(TreeNode root) {
List<List<Integer>> data = new ArrayList<>();
if(root==null){
return data;
}
java.util.Queue<TreeNode> queue = new LinkedList<>();
queue.add(root);
while (queue.size() != 0) {
//获取该层节点的数量
int count = queue.size();
List<Integer> list = new ArrayList<>();
//小循环,开始遍历该层。
while (count > 0) {
//取出最左边元素
TreeNode node = queue.poll();
//加到list中
list.add(node.val);
if (node.left != null) {
queue.add(node.left);
}
if (node.right != null) {
queue.add(node.right);
}
count--;
}
data.add(list);
}
return dat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