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已经很少有书或电影让我有这么大的震撼了。读《百年孤独》《陆犯焉识》《活着》《追风筝的人》《安妮日记》《解忧杂货店》时有过。几年前看的电影《楚门的世界》算一部,昨晚看了《海上钢琴师》,电影榜单上又加了这一部。
经典的书或电影的特点之一,是它会长时间盘桓在你的脑海心间,袅绕不绝,让人沉浸其中,欲罢不能,让你忍不住想去探寻、亲近和表达。
《海上钢琴师》是21年前的老电影,11月15日开始重映的是“4K修复版”。这是我买了票才发现的,这么出名的电影对于我来说却还是首映,难怪买票的时候看名字怎么感觉眼熟呢。
《海上钢琴师》讲述的是一个弃婴的故事。他被人遗弃在船上的钢琴旁,烧锅炉的工人收养了他,给他起名1900,养父意外去世后的某一天,他被琴声吸引,走到钢琴旁演奏起来,人们才发现他是无师自通的天才,从此他就在船上做钢琴师,给人们弹奏音乐。
1900从婴儿成长为儿童、少年、青年直至中年,他送走了一拨又一拨赴美的欧洲移民,自己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这条名叫Virginian号的巨轮。
1900青年时期认识了曾一度在船上做小号手的麦克斯,影片就是在麦克斯的回忆中交错呈现的。
1900细腻的心灵让他对音乐有与生俱来独到的理解和诠释,他灵巧的双手瞬间可以震颤人们的灵魂,安抚焦躁的情绪,掀起兴奋的狂舞。与爵士乐之王的巅峰对决是影片的高潮,1900与音乐水乳交融,他是音乐的精灵,是音乐的化身。
1900原本是打算下船去陆地的。他被一个美丽的姑娘吸引,创作出一段美妙绝伦的乐曲,他穿上麦克斯送他的大衣,提着皮箱,站在连接船舷与陆地的高高扶梯上,下定决心准备去过另一种生活。他站在扶梯中央,放眼望去,看到巨型火柴盒一般的楼房群,层层叠叠延伸开来,无边无际。他的眼神忽然迷茫起来,他停顿了一下,伸手将自己的帽子摘下,抛出,帽子划出一个漂亮的弧线,落在大海上,随波而去。1900毅然转身,头也不回地回到了船上。
1900本来还有一次机会可以离开的,当废弃的游轮面临被毁的命运,麦克斯来了,来寻他的朋友1900,他力排众议,执意认定1900在船上,他磕磕绊绊,来到残垣断壁交错的轮船底部,来寻天才1900,他用被1900掰断后自己修补的绝无仅有的那张唱片,用1900曾经经历的美妙的爱情感悟流出的音符,终于找到了1900。
他正安详地蜷在横七竖八的残破物什中,依旧明眸皓齿,西装革履,干净清爽,眼神里满是孩童般的纯真、老人般的彻悟和坦然。也许是被友情感动,他第一次说了那么多话,解释了自己不上岸的原因。
“键盘有开始也有终点,你能够确切知道 88 个键就在那儿,错不了。它并不是无限的,而音乐,才是无限的。”“当我站在船舷的楼梯上,看远处的世界,我看不到它的尽头。”
他的语气里没有一丝恐惧,没有一丝留恋,他清楚地知道几吨炸药将使他四肢分离,他微笑地谈论死亡,谈论自己是这个世间并不存在的个体,他跟马克斯玩笑死后的情景。他超然物外,内心笃定,不恋尘世,温和而决绝。
麦克斯流着泪离去。
1900那纯真而略带忧郁的眼神,仿佛穿越了这千疮百孔的破船,极目远望,看见了无比美好的世界。他张开修长的双手在虚拟的琴键上流动,弹奏出清脆婉转的曲子,镜头一点点拉远,忽然一声轰响,Virginian号巨轮化为一片火海。
一个天才陨落了……
影片结尾,麦克斯讲述的故事打动了琴行的老人,他归还了麦克斯的小号,目送麦克斯落寞的背影逐渐消失在阴霾笼罩下的街道。
字幕自下而上滚动起来,电影结束了。电影院里鸦雀无声,没有人起立,也没有人喧哗,人们心中仿佛被一种绵柔的力量撕扯着,仿佛也置身于波涛汹涌的海面上的一条船上,陷入苍茫而极致的孤独中去了。
屋外是繁华喧嚣的世界,这里是宁静纯粹的家园。
余音绕梁…… 余音绕梁!
《海上钢琴师》像一部史诗,蕴含着丰富的精髓,每个人都不由得想诠释其中的韵味,但每个人也只能说出一鳞半爪。有人说这部影片是反映欧洲古典文化对美国通俗文化的嘲讽;有人说是为了彰显历史变迁中个人命运的卑微;有人说是对工业文明时代的反思;还有人甚至说1900是麦克斯臆想的理想人物,麦克斯落魄狼狈卖号求生,1900则洒脱超然为艺术慷慨赴死。
这部影片承载了主人公1900生命极致的孤寂与浪漫。以颠覆你认知、触痛你神经的方式扎扎实实地给我们上了一堂人生课,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尽力在喧嚣的世界里抱有一份宁静,在浮躁的尘世间坚定守住内心,在世俗的浮华中留下优雅的背影。
原创文章,转载须经作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