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存是我昨晚想到的名字。我的小院里有很多台圈存机,它的作用在于将银行卡上的钱转到用于在学校消费的一卡通上,所以我想我现在做的不就是人肉圈存么。
开始是黄裕生的两篇小文。是的,的确是小文,而且按照黄的标准这两篇文章也不算严肃作品。首先我要更正一个事情,即文章筛选的初衷,这里要撇去精挑细选了。因为实际上,一周或者半月的时间阅读长文的数量有限,信息的获取太容易因而导致静心筛选比较困难,所以之后包括前几次的文章都是在碰,碰上对自己胃口的就发出去,当然这些文章里是排除掉一些垃圾的。回到这篇文章,其实也和闹九讨论过,当时我们谈到两位学者(土登彭措、多识),如果你去网络上搜搜二位的名字,接着搜搜索达吉的名字对比下,就是黄的这两篇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实际上我这么说有点牵强,是因为二者的纬度不一样。学术是个冷板凳,如果你不上窜下跳或者就如黄的文章所言不将文章“散文化”处理,那么闭着眼睛都可以想的到那种场景是什么。各位都是研究生,所谓严肃作品的阅读感受不需要我去强调吧。如果您没感受过那么我推荐一个:《中国思想史》(第一编)。如果您能酣畅愉悦地读完,那么恭喜您,学术使命继承者后继有人啦!下面为文章链接:学者,请告别文人角色;反对散文及其他
最近台湾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而且各方的态度不一。首先是在课程微调争议爆发后学生林冠华自杀,学生方代表的一篇文章历史学界的老师们,你们在哪儿?接着芭乐人类学也有一篇文章在讨论这次事件用聆聽與行動療癒創傷 給反課綱運動同學及其他大人的一席話,当然历史学柑仔店也发了两篇文在讨论此事课纲要的不是微调而是对话或思考——或,如何想象一个更好的历史课;不要把「世界史」扭曲簡化為「外國史」 – 以「柔性課綱」打造適合台灣的教育。最后新上线的端传媒也发了一篇文那些「自己課綱自己救」的高中生不,是好几篇文跟踪报道,不知道端的,这是刺猬公社对端的专访:对话端传媒执行主编张洁平:什么是漩涡,为什么要记录漩涡。
下周见。